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摸底,不是投資者最該關心的事

理財會客室 城國斌2008/09/11(這個議題所攸關的,是投資者必須面對的重要思考:投資成功的關鍵,絕對在於時間(time),而非時機(timing)。)
最近台灣股市彷彿洗三溫暖,一下受到美股激勵,以及調降證交稅一事的心理激勵,台股呈現激昂態勢,散戶、中實戶大舉搶進;卻也不過就在一天之,所謂的「利多因素」未能激勵市場,台股彷彿洩氣皮球,再度狂瀉,簡直是讓眾多股民急得跳腳。

停徵之後,交易成本的降低,對於目前已形「淺碟化」的台灣股市,是否會讓投機風氣亦趨嚴重,或者長期來說,對投資人及整體投資環境是否真有好處,此一議題 相當龐大,在此先按下不表。反而是市場上在前幾天摜破10年、20年均線,目前對於「底部」的討論和臆測,十分熱烈,相當有必要在現階段提出來探討。

對於台灣以技術分析導向為主的群眾而言,利用量價關係(技術線型)、市場主力觀察…等系列構築起來的世界,所欲「動燭機先」的觀察點有二:一是價格(price):什麼價格最適摸底、高點收割;二是時機(timing):何時進場、退場,可穩穩賺滿整個大波段。

上述這兩個觀察點,緊密性相當高,可說是一體兩面。然而,此一操作法,是否真能獲致心中理想的投資績效?

■每場戰役的獲勝,不代表最終的勝利

我們可以S&P 500指數為例,假設一個最厲害的長波段操盤手,在過去30年間(1978~2007),正確地判斷出每一年的大盤走勢、有最佳的進場時機、有幸躲過每一 年的大盤負報酬,並直取歷史上前15名最佳的大盤年度報酬,穩穩賺滿當年度的漲幅,那麼,43年後,他約可獲得2267.66%的報酬率(採複利計算、且 完全不將任何交易成本納入),任何人看到都不反對:這是相當驚人、且幾乎不可能的數字── 有誰能神奇地連續賭對15次以上呢?

再看看另一種可能:若是採行完全不理睬價格、時機,就只是單純的長期投入、持有,這樣的簡單、笨拙的作法,績效又是如何?

其總成長率(overall gain),在43年後,會達到3819.08% ── 還遠超過長波段操盤手必須有賴幸運之神眷顧才能達成的績效。

之所以有如此差異,原因在於時間的複利力量,讓投資有了長期累積的效果。此一延伸「時間格局」的戰略思維,遠勝過錙銖必較的戰役思維:資金的進出之間,必然產生空窗期,若欲增加戰役次數以填補空窗期,卻會同時增加了出錯的機率,這是短線操作的先天限制,也是長期資本的力量,遠勝於短線資金操作的重要因素。

■「笨拙」的操作:巴菲特9成持股都有套牢紀錄

誠如之前所說的,市場的走勢、政策風向的變化、哪些是「利多」、「利空」……,其預測性極低。而事實上,有沒有抓對時機、摸到底,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根本不是重點。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華倫˙巴菲特約有90%以上的股票,都是剛買入就被套,例如「可口可樂」在買入之後就下滑了30%、審慎評估過才出手的「華盛頓郵報」也不遑多讓,達2成左右;而中國石油H股,帳面虧損也達3年之久。

■ 投資 =

購入後被套牢、甚至一套就套了3年……,這些過程中的起伏、甚至看似「笨拙」的操作,時間格局一拉長,卻也完全無損其投資績效。原因是,長 期投資者會期望自己站在「球會到的位置」,但這之間球會如何亂竄、底部是否會再探低,並非決定投資成敗的最重要因素,反而是一個機會:巴菲特說,「股價的 短期變動對我們完全沒有意義,充其量只是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能以更吸引人的價格增加持股而已。」

對於價值導向的長期投資者來說,關注的焦點,不在價格或時機,而是在企業價值的掌握、與時間複利的加乘效果,此一簡單卻顯「笨拙」的方式,將遠比精明地進出還要來得更具成效。

理財會客室 城國斌2008/09/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