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椿萱並茂

萱草的葉子則往往用來製,稱為「萱紙」。在中國漢朝時,即有栽種的記錄,時已稱呼為「萱草」。萱草象徵孩子對母親的親情,詩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即指萱草,在華人世界中視其為母親花,相對於歐美採用的康乃馨。宋朝詩人蘇東坡曾有詩:「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撥,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其中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心。 又三國文學家嵇康養生論》中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是以別名作「忘憂草」。
為何萱草會成為母親節之花呢?原來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種一些萱草,希望母親看著這些花,就能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 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歷代文人也常以萱草詠吟的題材,因此萱草在中國就成為象徵母親的花。
成語「椿萱並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別代稱父親和母親,因為香椿壽命很長[1],而象徵母親的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成語的意思是父母均健在、安康。
(維基百科 )

帝王柑採收紀錄

A:2013今年新購洗果機與選果機,11月25日開採,12月8日全數採完,快、省工、賣相好,自售採利益分享,銷售快;且數量不夠賣。今年受水災土崩積水枯死多顆,只收入40餘萬。經驗累積,成果必會成長。(08/12/2013)

B:帝王柑採收紀錄2012年(自售)因下雨過於忙碌無記錄產量,受兩次颱風水患侵襲,200棵果樹,仍有60萬收入,滿意!12月23日採完。(23/12/2012)

C:帝王柑採收紀錄2011年(自售)

 今年售價一台斤30;40;50元三級

  1:11月24日        300斤                

  2:11月25日        100斤

  3: 11月26日        250斤 

  4:11月27日         900斤

  5:11月28日         110斤 

  6:11月29日         500斤

  7:11月30日       1200斤

  8:12月01日         700斤 

  9:12月02日        400斤               

10:12月03日        870斤 

11:12月04日        820斤 

12:12月05日        110斤  (雨)  

13:12月06日        850斤  (雨) 

14:12月07日      1200斤 

15:12月08日      1000斤

16:12月09日        300斤  (雨)

17:12月10日        350斤 

18:12月11日        500斤 

19:12月12日        300斤

20:12月13日        900斤

21:12月14日        800斤 

22:12月15日        600斤 

23:12月16日        450斤

24:12月17日        500斤

25:12月18日      1300斤

26:12月19日        100斤 

27:12月20日        450斤 

28:12月21日        100斤 

29:12月22日        100斤

30:12月23日         350斤

31:12月24日        100斤 

32:12月25日        490斤

33:12月26日        150斤 

34:12月27日        600斤 

35:12月28日        100斤

36:12月29日        300斤

37:12月30日        300斤  

38:12月31日        150斤 

39: 元月01 日      400斤   計19000斤        超出往年   6350斤

今年豐收 

帝王柑介紹(2008/12/31)

 

濟公

濟公,或稱濟公活佛、濟公禪師、濟顛。他本姓李,名修元,又名心遠,是宋朝時浙江台州(臨海)天台縣人。父親李茂春,母親為王氏。夫婦二人因年邁 尚無子嗣,於是日夜祈神求佛。某夜王氏夢見一尊羅漢,贈以一朶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吞食,不久便懷有身孕。南宋紹興三年(西元一一三三年)二月初二日產 下一子,夫婦一舉得男十分歡喜,滿月時大宴賓客,當時有高僧性空,前來祝賀,賜名「修元」。傳說他降世的使命,是因如來佛祖座前的大鵬鳥,但因觸犯天條, 私自逃下凡塵,因此才降龍羅漢(濟公)下凡轉世,找尋大鵬鳥的下落。濟公在塵世間,也經歷各種刼難,在歷經千辛萬苦後,終能完成了他下凡的使命。

 濟 公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守喪三年後,即往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為僧,住持遠瞎堂知道修元是羅漢轉世,前來人間嬉戲,於是收他為門下弟子,並取法號為「道濟」。 他不守戒律,佯狂不飾細行,遊行巿井間,喜的是喝大碗酒,吃大塊肉。酒肉羅漢,行為舉止顛狂放蕩,人以為顛,被人們稱為「濟顛」。 道濟素為寺僧所厭,住持遠瞎堂仙逝後,靈隱寺再無濟顛容身之地,遂移居南屏山淨慈寺。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端坐圓寂,留傳詩 偈一首:
  濟公活佛為方便度世,經常裝瘋賣傻,以狂顛渡化世人。靈隱寺對面飛來峰的洞穴中,至今留有「濟公床」,「濟公桌」,相傳濟公常偷偷躲到這裡燒狗肉吃,喝醉了酒就在石床呼呼沉睡。
  手持大蒲扇,瘋瘋顛顛,是「濟公活佛」的標誌。他的那把大蒲扇似乎有無窮的法力,濟公活佛借顛度人、濟世,不拘於形式而獨具一格。對這位善詩文,不畏強暴,濟困扶危,相助弱小的和尚,受到世人的欽仰與敬愛,享受人間香火奉祀至今而不衰。
 民 間傳說中的他,頗富傳奇色彩。濟公活佛是位專管人間不平,又神通廣大的傳奇人物。智鬥丞相秦檜,懲治嘲弄貪官污吏,並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又他的舉止行動常 常以嬉笑怒罵、幽默逗趣的形式出現。 有關濟公活佛的種種救人於危的神蹟傳說,坊間流傳的《濟公傳》有不少的描述,助人為善與顛狂情事,都在這本民間流傳書中表露無遺。有人問他,藉酒裝瘋因何 而醉?他說:「眾生已醉,我若未醉,如何醉裡度他。」


 濟公有次閒遊中,巧遇一富豪家新建房舍正待上樑,主人見濟公來此, 就請他說些吉祥話,濟公道:「今日上樑願出千口喪,妻在夫前死,子在父老亡。」念畢即轉身離去,主人聽聞話裡非死即喪,大感不悅,這時有一老工匠說明其中 含意,濟公所言大吉之至。此屋要出千口喪,表示可扺百年光陰,妻在夫前死,則世代無寡婦,子在父老亡,言永不絶嗣。
 濟公圓寂後,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號稱為天下第三泉的杭州虎跑泉處,虎跑泉西有二層樓高的濟公塔院,是他的葬骨處。濟公的塑像十分奇特,在羅漢堂中常能見他的蹤影,由於他不大遵守戒律,所以常常站在過道里,從不排在羅漢們的隊伍中。
  在 中國蘇州的西園寺中的濟公像,非常特別,其身穿破衣,手持破扇,但是面部表情,卻十分生動有趣。從兩個角度欣賞,竟有三種不同表情。左看滿面笑容,稱之為 「春風滿面」,右看滿臉愁容,人稱「愁眉苦臉」,正面看,更有意思,綜合左右二者,好像有點「半哭半笑」、「半嗔半喜」、或是「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的感覺,這種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雕刻藝術,正符合濟公凡事我行我素、笑罵由人的態度。真情真性的絕妙定照。
  濟公,有說是活佛下凡,亦有說其修道高深,神通廣大。濟公活佛是佛道二教一齊信仰供奉的神衹之一。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事略介紹

文殊師利,梵文MANJUSRI的譯音,略稱文殊。新譯「曼殊室利」。漢譯爲妙德,義爲萬德圓明,皆徹性原。又譯妙吉祥,因他出生時,家裏出現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 2.地湧七珍。
3.倉變金粟。 4.庭生蓮花。
5.光明滿堂。 6.雞生鳳子。
7.馬産祥麟。 8.牛生自犢。
9.豬誕龍豚。10.六牙象現。

西元前六世紀(與釋迦同年代),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婆羅門族姓中。父名梵德,從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墜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對善財說:文殊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有。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常爲無量諸佛 之母,常爲無量諸佛之師,教化成就一切衆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裏,文殊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 身,如說般若爲諸佛之母,文殊爲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相,頂有五髻,表示五
智無上無得之相。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 所作智。左手執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示般若一塵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觸,觸之即燒。右手執寶劍,表示大智,能斷一切無明煩惱,喻金剛寶 劍,能斬群魔。或坐蓮花台,表示清淨,或乘獅子或孔雀,表示威猛。

大乘經裏稱文殊爲「法王子」、「導師」。這一尊稱在佛弟子中是少見的, 漢地流傳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經基本上都是文殊發起的,在「華嚴經」裏,文殊是青年的導師,他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等比丘那樣,整天坐在大樹下面;要學習佛陀 那樣至高無上,修集善根,學六波羅蜜,在學習上要永不滿足。善財童子在大塔寺聽了文殊說法,發菩提心,立志學習大乘佛法的普賢行。文殊指導他求見善知識, 進行參學,
是入普賢行的不二門,這就是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圓覺經」裏,文殊是發起人,他的第一個發問,如來本起因地法行爲全經的開端。「維摩詰經」裏維摩詰生病,佛陀派舍利弗等十六個弟子去探病,
個個都不敢承擔,都說自己曾被維摩詰呵斥過,派彌勒等大菩薩,他們也是不能堪任,都說自己挨過維摩詰的批評,最後只有文殊菩薩堪擔大任;於是有以文殊爲首,八千菩薩、五百聲聞隨行的龐大代表團,
承佛旨意到毗耶離城維摩詰宅舍探病而兩大菩薩論法的盛會出現。「楞嚴經」以阿難遭到摩登伽女大幻術,將毀戒體,佛派文殊前往救護,並將阿難帶回佛所,佛對阿難進行教育,是爲本經發起的原因。以上
都是文殊以智慧輔助釋尊度衆事迹之一二。

大乘佛經的人物有兩個特點:一、在時間上通三世,對一個人的研究,要從三世的角度上來考慮。在空間上遍十方,要將他方世界與娑婆世界結合起來探討。對文殊的研究,亦不能離開這一原則。關於

文殊菩薩的傳說約有以下幾種:

1.過去古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於此南方,有國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龍種上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 文殊師利法王子。「處胎經」中菩薩意謂:「昔爲能仁師,今爲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爲菩薩。」文殊自稱在過去世他曾是釋迦的老師,因爲一個世界裏,只能 有一個法王,所以這位老師就權居他的弟子下。

2.現在已成佛說(央掘摩羅經)
北方常喜國,現今有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

3.未來當成佛(大寶積經)
文殊菩薩自往昔那由他阿僧只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稱爲普現如來,其佛土在南方,號清淨無垢寶實世界。華嚴宗稱東方清涼山爲其住所,而已我國山西五臺山清涼寺爲其道場。

4.遊方大士說(華嚴經)
東方世界,十佛刹微塵數世界,有菩薩名金色,其佛名不動智,文殊大士,將十萬菩薩從彼而來。

5.化現諸形說(文殊般泥洹經)
文殊住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現諸形,教化衆生,偈云:文殊大菩薩,不舍大悲法,變身爲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幾坐,遊戲於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容爲老病,及玩饑寒苦,處方而求乞,令
人發一施,與滿一切願,令發信心已,爲說波羅蜜。
6.居住清涼山說(寶藏陀羅尼經)
佛告金剛密迹王言,「我滅度後,于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爲諸衆生,於中說法。」此五頂山,即我國山西五台縣的五臺山。當漢明帝時,佛法初
來,摩騰竺法蘭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薩住于此山,奏帝建於靈鷲峰,自此以後,五臺山即爲文殊道場。東晉以後,崇信文殊之風漸盛,已傳播遍及西藏、蒙古、關外等地。


文殊師利。或者稱『曼殊室 利』,中文稱『妙德』,又稱『妙吉祥』。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 家(見《文殊般涅槃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號為龍種上如來,即是今現在文殊師利菩薩 是也。」《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 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無有界限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 界恆河沙數廣大的十方國土,合為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的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 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眾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為他命名為『文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 名為『清淨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 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八歲時,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 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祥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行,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 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恆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恆河 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供養諸佛,中間毫無遺漏 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祇劫諸佛。從此以後,就獲得 了百萬億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的旋陀羅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剎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 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疲厭懈怠。只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繫念,完 整究竟地思惟,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 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沒有差 異。」

又《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 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毘盧遮那佛的兩 位大聖,此二大菩薩所陳述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眾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念佛為基礎,以淨土為歸宿。世間上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 明察警惕才是

在藏傳佛教中,觀音、文殊與金剛手菩薩,是分別代表大悲、大智、大力的三大菩薩。由於,覺悟成佛的關鍵在於智慧,所以,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對所有修行者而言相當重要。

文殊菩薩,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他的智慧與犀利,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象徵智慧與慈悲,乘坐著虎虎生風的獅子,要來喚醒貪瞋癡譹的芸芸眾生。

原本已經成佛的文殊菩薩,因為不忍心見到眾生陷於輪迴之苦,所以又重回凡間來引度眾生,並自願退居作佛陀的弟子,幫助佛陀弘揚佛法。傳說,曾有五百位菩 薩,因為見到自己以往所犯下的罪業,心中產生懊悔與害怕不能修成正果!文殊菩薩見狀,便拿起手中的劍作勢要殺死佛陀以破除他們心中的執念,使這五百位菩薩 當下頓悟,這就是智慧劍的典故。



修持『文殊咒』可得大智慧以破除煩惱與障礙,然而,許多人持咒的動機僅停留在求取聰明才 智的層面,將文殊菩薩當成了文昌君,來保佑自己求學、考試能夠順利。其實,文殊菩薩最可貴的不僅止於世俗的才學而已,而是智慧的力量,可以讓人身處凡塵 中,卻不受無明的煩惱所苦,還可以般若大智慧,引導眾生不再隨著業報輪迴。

文殊師利菩薩,梵名曼殊師利,譯為妙吉祥、妙音、普首、濡首、敬首等,顯教中常與普賢菩薩成對,隨侍釋迦牟尼佛之左右,專掌智慧門。在諸菩薩中,號稱智慧第一。

依「大佛頂首楞嚴經」所載, 文殊師利菩薩是過去「龍種上尊王佛」,故亦稱為「文殊佛」,密號吉祥金剛或般若金剛。

文殊師利菩薩之變化相極多,有孺童文殊、語獅子文殊、語王文殊、阿喇巴乍文殊、白文殊、黑文殊、桔紅文殊等,而最常見的就是這一幅唐卡。

文 殊師利,身桔紅,如旭日初昇,頭戴五佛冠,表示五方佛的五種智慧,頭頂作成五個髮髻,表示內心已經証得五智,右手高舉般若焰劍,表斷一切無明、愚昧、昏 黯。左手當胸作轉法輪印,並拈青蓮花梗,延手臂而上。花開齊於耳際,蓮瓣上平放著般若波羅密多梵匣,表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典。一切珠寶瓔珞表其報身圓滿,以 金剛雙咖趺姿勢安住於蓮花日輪上。

修習此法能開發俱生智,堅固記憶,得到聰明辯才,了達佛法的真實義意,,消除修行人在語業上所造作的罪業,破除無始以來的無明愚痴,得到與諸佛菩薩一樣的智慧。

(錄至妙廟妙旅遊網 )

釋迦牟尼佛祖

釋迦牟尼佛祖,祂是佛教創始人;祂出生在西元前565年,大約跟我們的孔子,差不多的時代。祂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大約在今天的尼泊爾國境內)的王子,屬於剎帝利種姓,世人又尊稱祂為釋迦佛、佛祖、佛陀,祂的聖名是釋迦牟尼(Sakyamuni)。

 釋 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本名是西达多.喬達摩,『西达多』(Siddhārtha)的意思是,「吉財」、「吉祥」、「一切功德成就」,有人也翻譯成:「薩婆曷 剌他悉陀」(Sarvarthasiddha),意思是指一切義成;而『喬達摩』也有人翻成「瞿曇」(Gautama),這是釋迦牟尼佛祖的祖先姓氏。然 而,後人尊稱祂為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也是有意思的:『釋迦』是祂的族名,是能、勇的意思,牟尼則是文、仁、寂默的意思,總而言之,釋迦牟尼就是指祂是 “能仁”、“能儒”、“能忍”、“能寂”,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後來,在祂成佛之後,世人也尊稱為『佛陀』,意思是指,一個能悟徹宇宙與人生真相的人。在 毗盧遮那佛,這個名稱,就是光明普照大地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祖的故事
 早在佛陀時代以前,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帶來了婆 羅門教。而在當時的印度,原住民們,祂們信奉的是沙門,崇尚的是出家苦行、不結婚生子、在原野獨居、同時還要整日不動,端坐在一角禪定;這與婆羅門教的教 義,完全不同,婆羅門教深信:招喚神靈可以帶來勝仗。同時,婆羅門教中,充滿了不同的祭祀儀式與讚頌神明的讚美詩。這個時候,位在印度北部,一共有十六個 大國,都是君主制的國家,在更東北邊一點,還有四個反其道而行,採取共和制的四個小國,迦毗羅衛國,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迦毗羅 衛國正在舉辦秋季的盛典,這個聖典十分盛大,當時的國王是淨飯王,皇后是大摩耶后。這個祭典,一路進行到了第七天,這天,是一個月圓之夜,大摩耶王后,很 早就起床,她用香水來泡澡,同時,還親自準備了花環、香料等等供品,準備來一場大布施,以及主持一場長達八天的齋戒大會。

 皇后,主 持完典禮之後,突然覺得一身疲累,她回到寢宮,就這樣,靠在床邊休息一下,糢糢糊糊中,她就做了一個夢。在夢境中,她清楚的看到四大天王,把自己跟床一起 抬起來,抬到雪山山頂的一片絕美的仙境之中,前面有一顆大沙羅樹,接著,四大天王的妻子們,把她帶到阿耨達池裏泡澡,替她洗去人間的穢氣;然後,替她梳 妝,請她躺在雪山上黃金宮殿的臥榻上。這時,有一位菩薩,化身一隻銀白色鼻子捲著白色蓮花的白象,輕輕的走到皇后,身邊配合著柔和的呼吸和輕柔的吼聲,就 這麼從右邊繞著皇后三遍,接著,就從皇后的右邊進到皇后的身體裏面,頓時,天地間立刻充滿一片光明,祥和之氣緩緩的揚昇了開來,才一下子,皇后就突然驚 醒;醒來的皇后,深深覺得這真是一個讓人遍體舒暢的好夢,讓人倦意全消,接著,皇后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按照當時的習俗,懷胎滿月的皇后,必須回到娘家天 臂城來生產,疼愛妻子的淨飯王,立刻命人以鮮花鋪路,同時派出大批的衛士,保護皇后回娘家待產。

 一行人就這麼走著,途中經過一座藍毗 尼園,皇后看見園中花木扶疏景色優美,就讓大家停下腳步,她走下轎子,在園中散步。走著走著,皇后看見前方有一個綻放得非常耀眼的娑羅樹,她走上前去,伸 出手抓著一根娑婆樹,下垂下來的樹枝,就在此時,她突然感覺自己要生了,她大叫一聲,於是一夥人,手忙腳亂的圍上了布幔,皇后就在這裏,以站立的姿勢,從 右邊,生下了皇子。一時之間,大地震動,大放光明,還從地上湧出一冷一暖的兩條清泉,讓皇后可以用泉水來洗條身體;而剛剛出生的皇子,在經過洗滌之後,居 然不需要人攙扶,就可以步行四方,每一個方向都走了七步,每一步才踏出去,腳下就生出一朵蓮花,讓他的腳,不會直接接觸地面。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皇子才 一出生,就會開口講話,祂說著:「天上天下,惟我獨尊!」(據說釋迦佛祖出生後,世界上還接連發生了像: 地獄烈火熄滅、樂器不奏、浩瀚海水變甘甜等等三十二種神蹟故事)。喜獲麟兒的淨飯王,非常的高興把皇子命名為西达多,原以為一切如意,誰知道才過了七天, 大摩耶后居然因病去逝,淨飯王傷心不已,只好把西达多交給皇后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王妃照顧。

 這時,雪山上的修行聖人阿私陀仙,來 到宮中,跟淨飯王秉報:「西达多的三十二相跟八十種隨好,都十分過人,如果祂在宮中成長,祂就會是一位好國王,如果是在民間,那就會是一位覺行圓滿的佛 陀!」。飯淨王一聽,心裡著實感到不舒服,便下詔,要宮中最厲害的八位婆羅門命相師,來替西达多算命。這八位相師,在看完相後卻異口同聲的說:「只要皇子 不看見老人、病人、死人、出家人這四種人,跟這四種人衍生出來的相關景像,祂就會成為一位英明的國王!」,淨飯王一聽,左思右想:「我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兒 子,放下皇宮的事務,和廣大的人民不顧,出家去?」,於是,他心裏一橫,便加強宮中的警衛,不讓皇子走出宮中一步,同時,也下令宮中,也不得出現以上四種 人。

 另一方面,摩訶波闍波提王妃將西达多視如己出,十分的疼愛祂,一直到西达多八歲的時候,淨飯王決定集合全國最好的老師,來教西达多所有的知識,以方便未來治理國家之用;除此之外,還召集全國五百個兒童,來跟西达多一起學習,做為西达多接掌王位後,最親近的輔佐大臣。

 後 來到了西达多十六歲的時候,淨飯王,跟所有的大臣開始商量,要如何為西达多找一門好媳婦。眾大臣們一致建議:「善覺王的女兒耶輸陀羅,不但是一個美麗純潔 如湖中白蓮的女孩,同時,品性溫柔賢淑,唯一的條件就是要比武招親!」。淨飯王一聽,覺得機不可失,馬上就派遣西达多,前去參加比武招親大會。

 這 個時候的西达多,已經是全國,武功、文采都冠絕群倫的第一高人。祂來到比武招親的會場,開始一一擊敗對手,無論是騎馬比武、騎射、劍擊、長矛、角力等等項 目,沒有一個能難得倒祂,比賽一直進行到黃昏時刻,所有的求親者,全都聚集到會場的中央,只見到中央涼亭上的布幕,慢慢拉開,所有的求親者,全部屏息以 待,等待著耶輸陀羅的最終決定。耶輸陀羅對大家輕輕的鞠一個躬,表達對所有求親者的感謝之意,接著,她就好像是仙女下凡一樣,手裏拿著花環,優雅的、婀娜 多姿的,走到悉達多太子的白馬旁邊,將花環套在西达多脖子上,四周立刻響起一片掌聲,這表示,西达多跟耶輸陀羅的婚姻,就此定了下來。

 淨 飯王非常滿意西达多的婚姻,心想:「這下後繼有人,國家不必害怕沒人管理了!」。於是,他也漸漸忘記多年前相師的預言,相對的,對於西达多的約束也漸漸的 降低。不久之後,還沉浸在新婚歡愉的西达多,突然心血來潮,跟著幾個侍衛,就走到宮廷外,想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西达多一行人,才剛走出東門,就看到迎面 走來一位頭髮灰白、牙齒脫落、彎腰駝背、一邊走路還一邊發抖、右手還柱著拐杖的一個老人,西达多對這個人跟景象,都十分的好奇,就開口問說:「這個人走路 怎麼會一直抖個不停啊?」,身邊的侍衛車匿想也不想的回答:「他是一個老人啊!人老了,身體當然會衰弱,衰弱就會止不住的抖啊!太子,這沒什麼,不論男、 女、貴、賤,都會有這一天的。」,西达多聽完車匿說的話,沉默了一下,自己知道,雖然現在年輕,將來也會有這麼一天的,接著,西达多的內心裏莫名其妙的升 起一股不安、不開心的感覺。

 幾天過去,西达多禁不住好奇的慾望,還是很想出宮看看,為了避免跟上次一樣,車匿這次請西达多坐上馬車,朝著南門出遊去。

 馬 車才剛過城門,西达多透過窗戶,看見路邊坐著一個皮膚蠟黃、骨瘦如柴、全身發脹水腫、一直低聲呻吟的病人,還沒等西达多開口,身邊貼心的車匿就說:「太子 啊!他是一個病人,人只要一生病,身體就會開始孱弱,沒錢醫病的人,久了之後,就會變成這樣!」;西达多聽完,心裡的慈悲心泛起,深深覺得,原來我們的身 體,承載著這麼多痛苦,現在只是老跟病,都還沒發作而已,祂又開始沉默,陷入一陣長思。

 陷入長思的西达多,幾天之後,又命人駕車跟 著祂,到西門外去散心。一路上風光明媚,這讓西达多心裏,輕鬆了不少。馬車離開皇宮,來到了西郊,在馬車經過之處,路邊就躺著一具,正被野狗跟飛鳥分食的 屍體;西达多皺起眉頭,聰明的車匿又開口說:「太子啊!這是一具已經僵硬,與所有父、母、兄、姐等至親生離死別,永不再見的死屍。生命就是這樣,有出生就 會有死亡!」。西达多一聽完,心情頓時沉到了谷底,心想:人不但要經過疾病跟衰老,最後還要經過死亡的過程,今天是他,明天就會換到我的父親,接著是我自 己跟我的妻子,難道沒有方法可以徹底解決這些痛苦嗎?善良的西达多,在內心深深的思考著,希望能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這些命中註定的人間疾苦!

 陷入長思的西达多,有一天到皇宮所轄的市中心裏,想找尋關於人生離苦得樂的答案。祂這次可是下定決心,要好好的看看人民的生活。於是,西达多一夥人坐著馬車邊走邊看,一路來到了北門。一行人剛到北門,西达多見到馬車前面,有一位身穿袈裟、手拿食缽一直前行的出家人。

 西 达多沒等車匿開口,下令停下馬車,自己走到出家人身邊,問他是做什麼的。出家人看見西达多,先是微微一笑,然後接著說:「我是一個捨棄了人間慾樂,一心想 過乞士生活,尋求自己能過著克服煩惱不被痛苦愁憂所擾,一心追求永恆真理與真正快樂的出家人!」,西达多一聽完出家人的話,猶如當頭棒喝,一時之間,祂心 中的沉重和疑惑,開始慢慢輕了起來,西达多心裏想著:「原來,這才真的是我想要追求的生活啊!」,西达多默默下了決定,祂要捨棄世間生活追求真理!

 另 一方面,淨飯王見到西达多,每次出遊後回到宮中,就悶悶不樂的情形,非常擔心,他很怕預言會成真。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他一方面下令要對西达多更加嚴格的 看管和約束,一方面請來最美的舞姬,來跟西达多獻媚,希望能轉移西达多生活的焦點。誰知道,每當西达多看著那些如天仙般的舞姬時,看到的不是現實的形體, 而是她們將來頭髮花白、身體衰老、牙齒脫落的景緻。西达多回到寢室深思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到皇宮中跟淨飯王秉告:「父王,恩愛相聚,必終有別離的一 天。請父王准許我出家,去找尋那不怕老、病、死以及沒有恩愛別離的無憂之城,我只要一找到,我一定會回來,帶大家一起去那個極樂的地方!」。淨飯王一聽, 馬上嚴詞拒絕,並以成婚生子、治理國家、百姓生計等多項的理由,要求西达多,專心治國,管理天下!

 再度受到嚴格管控的西达多,在一 天的晚上,趁著陪伴侍衛及歌舞姬睡著之後,決定離開皇宮,去追尋自己的夢想。祂先來到自己的寢宮,看著熟睡中的妻子耶輸陀羅以及剛剛出生滿月的兒子羅睺 羅,在心中靜靜的跟他們告別,然後,叫醒車匿,請他替愛馬犍陟,套上馬鞍,接著兩人一起,騎馬出宮,完成西达多長久以來出家的夢想。

 西达多出了城門,回頭對著皇宮,許下心願:「我要追求不老、不病、不死、不憂、不污的無上安穩─涅槃,達到目的之後,我再回來見我的父王和家人。」

 犍 陟載著西达多,來到國境邊緣,西达多下了馬,跟車匿說:「車匿我要請你,帶著我的隨身飾物珍寶、犍陟回去皇宮,跟我的父親說,不要愁憂,西达多是為了追求 純善的真理,而出家,將來達成了心願,一定會回去,祈願父王平安!」,聽完西达多的話,善良的車匿,執意要跟隨西达多一起出家,卻遭到西达多的拒絕,車匿 見西达多如此堅持,只好跪別太子,帶著犍陟回宮。誰知犍陟,因為離開西达多太傷心,竟然在路上悲傷而死。車匿一個人到宮中跟淨飯王與太子姨母摩訶波闍波 提、以及太子妃耶輸陀羅秉告情況,三個人聽完車匿的話,又看見西达多的東西,所謂睹物思人,他們不禁悲從中來、泣不成聲,車匿說出西达多的話,來安慰大 家,淨飯王怎麼能放心西达多一人在外面受苦?於是,下令車匿帶著一批人馬,前去找尋西达多,陪著祂一起修行。

 另一方面,西达多在摩 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外的山林之處,停下腳步,用自己隨身的刀,切斷髮髻,剃去鬚髮,準備了三衣一砵,被上了袈裟,立志要斷除一切的煩惱,沿途乞食,希望能 找尋到心靈解放,同時探索宇宙和人生純真善美的境界,帶領著一般人,達到清涼自在的涅槃城。西达多在這裏,巧遇羅摩子的修行仙人,西达多向祂們請叫了兩種 修習禪定的方法,接著,西达多一路步行,來到優樓頻羅村,這裏住著一群以苦行,來作修行方式的人。

 這群修行的人很特別,他們都只吃飯汁、麻米、樹葉果實,有人吃牛糞、鹿糞,有人長時間不坐、不躺單腳站立,還有人站在荊棘之上,用各式各樣不同的方式折磨自己。

 西 达多跟著他們學習,有時一天只吃一粒胡麻、一粒米,還有時,七天吃一粒胡麻、一粒米,這樣的情況,一直惟持了六年,西达多漸漸變成一個血肉枯萎、眼窩深 陷、肋骨凸露、沒有力氣、無法走路的人。西达多有一次,正在進行禪修的時候,身體受不了長久的折磨,竟然當場昏倒了。過了很久,西达多漸漸恢復知覺,祂站 了起來,想要繼續修行,這不禁讓祂想起,有一次祂在宮中大榕樹下靜坐時,身心靈都達到極度愉悅的情況,祂開始覺得,自己絕不可能在絕食和折磨身體中,得到 想要的智慧。於是,祂決定中止絕食,來到了尼連禪河邊,用河水洗淨身體,讓自己用不苦不樂的中道方法來修習更高的智慧。

 西达多回到岸邊,坐在娑羅樹林下,突然遇見一個叫做吉祥的農夫,吉祥做了八束草送給西达多,西达多將這八束草舖在菩提樹下,自己面向東坐著,同時在心底許下願望:「即使我的皮膚、血肉、筋骨都乾枯銷毀,只要我不能證得無上佛果,決不離開此座!」。

 不 久之後,惡魔波旬帶著愛欲、愛念、愛樂三個魔女,一起化身為千嬌百媚的玉女,在西达多面前,極盡挑逗之能事,希望能阻止西达多的修行。西达多卻微微一笑對 著摩王說:「波旬,你還有貪婪、憎恨、愚痴、饑渴、懈怠、懶惰、懦弱、恐懼、疑惑、偽善,虛榮,權勢、自我稱讚等等龐大的軍隊,為什麼不一起過來呢?你這 些,都是征服懦夫的魔軍!而我已經準備好,要跟你們宣戰,因為,只要我能跟你們作戰,總比我在一切失敗中,勉強偷生來的強!波旬,我要在世界各地,訓練出 強悍的弟子,跟你的魔軍大肆宣戰!」。

 就在,這群惡魔離開之後,西达多得到了上天賜與的智慧:第一種,可以讓祂,清楚看見過去世中的一切情景。第二種,了解到世界怎樣生起、變化、壞滅的種種原因。第三種,看見和感受痛苦,知道產生痛苦的原因。第四種,感覺煩惱,也清楚了解產生煩惱的原因。

 得 到這些智慧之後,西达多,終於思考到如何解決貪欲、瞋恚和無明煩惱的智慧,長久以來存在祂心中的愚昧,被智慧趕走,祂獲得了覺悟,證得了無上佛果。這時, 天邊現出萬丈曙光,西达多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大功德大覺悟,祂開始負起教導世人的使命,也被是人尊稱為佛陀!接著,地上浮現出七寶蓮花,來讚嘆佛陀的成道! 由於西达多所在的這個地方正是伽耶山,一直到現在大家都稱呼這裏為菩提伽耶!

 後來,佛陀想到那五個,曾經跟他一起苦修的苦行人,知 道他們已經去到鹿野苑,佛陀立刻起身,前往鹿野苑跟他們見面。佛陀要到鹿野苑之前,那五個出家人遠遠的,就看見佛陀走來,他們互相說:「那個放棄修苦行的 人來了,我們都不要理他!」,可是當佛陀一走近,他們卻又不由自主的跟佛陀打招呼,佛陀跟他們說:「我已經得到大智慧,解決了生老病死、憂愁恐懼的煩惱, 我要到各地去,用我的方法來教導別人。而你們,也應該學會,然後去教導別人!」,接著,佛陀開始跟他們說佛法,並教導他們佛法的道理。佛陀教五名苦行者修 法的方式,後人稱為『初轉法輪』,所有教導的內容,叫做『四聖諦』;實踐修行的方法叫做『八正道』。除此之外,『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俱足』與佛教的 教義,從此也開始流傳。

 在 當時,遠在波羅奈城裏,有一個富商的兒子耶舍,每天都有美麗侍女圍繞,著不同一般人的歡樂生活;有一天,他早上起來看見還在熟睡中,頭髮散亂、張口流口 水,跟種種不雅睡姿的侍女,他突然對這一切感到厭煩,於是,離開家門,一路向鹿野苑走去。來到鹿野苑的耶舍,見到了佛陀,跟佛陀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佛陀 聽完後,微笑著對著耶舍,說明布施、持戒、昇天的種種法門,同時再教他斷絕貪婪、憎恨、愚痴的方法,耶舍一聽完,就拜佛陀為師,留了下來。另一方面,耶舍 的父親知道孩子離家出走,也一路跟到鹿野苑來,本來想把耶舍帶回家,卻聽了佛陀關於行善、守戒的種種教導,深深痛悟,決定留下來,跟隨佛陀修法;而富商的 妻子和女兒,聽說了消息,也紛紛來到鹿野苑。拜在佛陀門下,成為佛陀最初的兩位在家女弟子。接著,佛陀對大家說:「比丘們!你們都已經證得了大智慧,應該 到各處,去宣揚我的教法,這個教法,自始至終,都是要利益人、幫助人!」。

 此時,佛陀的信徒,包括有兩種人︰一種是在家修行的信 徒,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守持五戒,行十善和八正道。另一種,是捨棄家庭和世俗生活的出家信徒,他們身著袈裟、過簡樸生活,專心一致修學佛陀的教法,守持更 嚴格的戒律。這樣,佛陀的信徒,也就有了四眾弟子,包括了出家的男弟子、女弟子,稱為『比丘、比丘尼』,而在家修持的男弟子、女弟子,稱作『優婆塞、優婆 夷!』。

 後來,佛陀八十歲了,佛陀自己知道自己已接近尾端,在一年的雨季中,佛陀感染了很嚴重的痢疾, 但佛陀知道,還不是祂捨離世壽的時候,於是,祂以堅強的意,降伏了病魔。接著,雨季過去了,佛陀和阿難,回到毘舍離城外,大林重閣講堂,對著弟子們說: 「假如,能以我所說的教法,而實踐修行者,則世間必有阿羅漢,及能令佛法久住於世的人,而那人必須實踐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 正道;若能了解及證悟四種法︰聖戒、聖定,聖慧及聖解脫,則能從輪迴流轉中解脫,永不再受苦。我的年齡已經夠大了,不久的將來就要離開這個世問,三個月之 後,將入涅槃。所以,修行人呀!你們要勉勵精進!」。 佛陀說完後,就帶著一批弟子,渡過干達河,來到未羅國的領地,波婆村,佛陀就寄住在鐵匠周陀的芒果園中!

 周陀準備了素粥,其中,還有一種珍貴野生磨菇,栴檀樹耳。佛陀在吃完之後,就跟周陀說:「周陀,凡是你,備辦的栴檀樹耳,盡奉獻予我,其他食物、甜粥則分給比丘僧眾。」,佛陀這麼做,就是怕別人會因為吃下,這道菜式而生病。

 吃 完午飯,為周陀開示法要之後,佛陀才剛一起座,立刻腹痛如絞,佛陀在做完清瀉休息時,對著阿難說:「你不要以為一般的齋供,沒有福報,每次的齋供,有著相 同的果報,一次是當初善生女供養的乳粥,如來進餐後,成無上正等正覺;一次是周陀的供養,如來進餐後,入無餘涅槃。他們都是出自至誠至善的心,都是至尊貴 的供養!」。說完後佛陀依然忍著劇痛,向遠在數十公里外的拘尸那竭國前進!

 後來,當佛陀一行人走到一半,渡過了希連河,到達拘尸那 竭國境娑羅樹林中,佛陀疲倦至極,接著吩咐啊難,在兩棵娑羅樹間鋪好臥具,然後佛陀,便將僧衣疊作枕頭,頭朝北方,右脅而臥,兩腳相疊,心境安穩,如獅子 般入睡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阿難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低聲啜泣起來,佛陀把阿難叫到身邊來,跟他說:「不要悲傷,也不用哭泣。以往不是經常教導大家, 萬物都是生滅無常嗎?不論是跟我們如何親近的人,終究亦必將分開離別;你先別哭,去拘尸那竭國那裏,通知他們,佛陀今晚半夜將辭別世間,假如任何人,對佛 法,有任何疑問,可以前來詢問,佛為解答!」。

 這時,有一個婆羅門修行者,須跋陀羅,也正好在拘尸那竭,一聽說佛陀的事,覺得機不可失,就來到佛陀跟前求見。

 在 樹林里的阿難,一見到須跋陀羅,心裏十分不忍再有人打擾佛陀,於是拒絕了他的求見,前前後後高達三次,就在阿難第三次拒絕須跋陀羅時,佛陀聽見了他們的對 話,佛陀開口要阿難,讓須跋陀羅前來身邊,佛陀用盡自己最後的精神與體力,詳細的解答了須跋陀羅的疑問,並且告訴他,必須修行八正道,才能通往真正的涅 槃!聽完了佛陀開示之後的須跋陀羅,當下大徹大悟,同時請求皈依佛法僧,就在佛陀前,出家受具足戒!就是這樣,須跋陀羅,成為佛陀所收的最後一位弟子,同 時他堅定精勤,很快地體證了佛陀真理,成為一位阿羅漢!

 開示完之後的佛陀,知道自己離去的時刻愈來愈近,祂和藹地跟所有的弟子說: 「你們不要以為我離去了,再沒有可依靠的導師,阿難,我為你們所建立的法與戒,在我去世後,就是你們的導師;比丘們,假如你們之中,有人於佛法僧、正道有 所疑惑,現在就提出來吧,不要以後自責沒有親自向如來諮詢。或許有人為了尊重導師,而不便發問,也可以告訴其友,前來轉達,問我吧!」,佛陀說完後,大家 一片靜默,佛陀等了一陣子,都沒有人發言,於是,佛陀放心的跟阿難說:「我深信,在此大眾中,所有人都對我的教法與戒律,完全明白了解,無有疑惑,在這裹 所有的弟子,將不會墮惡趣,而正向於解脫涅槃!比丘們,現在我勸告你們︰諸因緣法合則有生、滅,大家應自精勤,向目標努力。」,接著,佛陀就在禪定,中安 詳地離開了世間!然後,佛陀的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陀帶領大家議論佛法以度殘夜。

 第二天,拘尸那竭城的人,帶著花環、香科和各種 音樂來向如來的遺體致哀,這個葬禮前前後後長達六天,到了第七天,以新淨棉和新細布包裹好如來的遺體,置全棺內,由未羅族的八名首領抬到城東的寶冠寺,舉 行火葬典禮。那裹已經堆放好了香木,當佛陀弟子中的尊者大迦葉,率領了五百弟子向佛陀足頂禮時,香木竟自己燃燒起來。

 後來,摩揭陀 國的阿闍世王,聽說佛陀已於拘尸那竭城入涅槃,於是,派人來到向未羅族人索取佛陀的遺骨,回去建塔供養,接著,毘舍離國、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人等,一共有 七個國家,都派遣使者,前來索取佛陀的遺骨,回去建塔供養,最後,大家推舉了一位名叫東那的婆羅門,將佛陀的遺骨,平均分作八份,讓八個國家的人,各自請 回國,建塔供奉。自此以後,各國的人民就,以興建佛塔的方式,來紀念佛陀;而佛陀的教法也傳遍了全世界。

 關於釋迦佛祖的十大名號
 佛,是佛陀的簡稱,本來,佛有一萬種名號,慢慢簡略為十種名號:

 (一)如來(tatha^gata ),音譯多陀阿伽陀,則無虛妄。 名如来。名如來。

 (二)應供(arhat ),音譯阿羅訶,良福田,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意指應受人天之供養。

 (三)正遍知(samyak -sam!buddha ),音譯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 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四)明行足(vidya^ -caran!a-sam!panna ),名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盡三明及身口之行業悉圓滿具足。

 (五)善逝(sugata ),名善逝。。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槃。

 (六)世間解(loka -vid ),知眾生國土,了知眾生、非眾生兩種世間,所以會知道世間滅及出世間之道。

 (七)調禦丈夫(purus!a -damya-sa^rathi ),佛大慈大智,使往涅盘。佛大慈大智,有時或軟美語,有時或悲切語、雜語,以種種方便,調禦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

 (八)天人師(s/a^sta^ deva-manus!ya^n!a^m! ),意思是,。示導眾生,何事應該做,何事不該做,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脫煩惱。

 (九)佛(buddha ),知三聚 (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知見三世一切諸法。

 (十)世尊(bhagavat ),意思就是具備眾德,而被世人所尊崇、恭敬。世尊的意思就是以智慧等法,破除貪、嗔、癡等不善之法,滅生死苦,得無上覺,天人凡聖。

 除此之外,佛陀還有十大弟子:

 摩訶迦葉尊者:又稱『頭陀第一』

 優波離尊者:又稱『持律第一』

 羅侯羅尊者:又稱『密行第一』

 舍利弗尊者:又稱『智慧第一』

 須菩提尊者:又稱『姐空第一』

 富樓那尊者:又稱『說法第一』

 优波离尊者阿那律尊者:又稱『天眼第一』

 摩訶目犍連尊者:又稱『神通第一』

 摩訶迦旃延尊者:又稱『論義第一』

 阿难尊者阿難尊者 :又稱『多聞第一』

 在一般寺院中,阿難與迦葉尊者,總是侍立在佛祖的兩邊,成為佛祖的脅侍!

(錄至妙廟妙旅遊網)

司命灶君

司命灶君,是古時五祀之一,在《通典.殷制》里指出:「天子祭五祀,戶一,灶二,中錀三,門四,行五也,歲編諸侯大夫與天子同。」其五祀即主出入的門、戶,主飲食的灶,主堂室的中錀,主道路的行等。
 周朝時又有所謂「七祀之司命」,因此灶神為司命之神中的一尊。
 司命真君,又稱司命灶君、司命灶神、護宅天尊,或九元東廚煙主、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灶王、司命、灶君公、灶君爺、灶老爺,通常簡稱灶神、灶君、灶王爺或張恩主等。古代農業社會里,采行大家庭制,凡是飲食的場所,必定置灶君奉祀,他可稱是家戶之神。
 台 灣祀灶的風俗,起源甚久。據文獻記載,至少在三千余年前商、周時代就已有之,古代列為五祀之一。灶神主管人們的飲食,民以食為天,可知灶神與人民生活關系 之密切。而且,中國人對吃的講究,使民間對產生美味所在的灶神相當崇拜,而灶神又主司每戶人家一年來善惡功罪的記載者,更有規範人心的功效。
 又 有傳說,灶君姓張名隗,字子郭,是黃帝第十二代孫,長得非常英俊,狀如美女。祂本來任職於天庭,為玉皇大帝所重用﹔因為好色成性,有違天庭清規,瑤池的王 母娘娘聞知此事,就怒責玉帝不嚴,子郭知道了,就要求玉帝,賜他下凡到人間來。因為玉皇大帝一向寵慣了他,就准他所請,命他為灶神,掌司一家興旺,及監視 人間善惡。這樣一來,他既可經常親近女性,又因受人間孝敬的機會特別多,在廚房里也總有好吃的食物解饞。
 另有傳說,昔日婦女每天都要用洗澡盆洗 澡,從前由於沒有浴室設備,於是就在晚間燒鍋熱水,再將洗澡盆放在爐灶旁,倒入熱水就可沐浴了。灶君是一位非常好女色的神,尤其喜歡觀賞女人的裸體。當玉 皇大帝任命諸神官職時,都是按照各神的才能及興趣來分發,而灶君既然有欣賞裸體美的嗜好,於是就被任命為「司令灶君」。
 民間送灶神的習俗,唯恐灶神上天述職時,向玉皇大帝說家庭的壞話,並且希望祂上天多說好話。因此,全家跪在灶神前,磕頭禱告灶神說:
 「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台 灣地區農村於農歷年底,仍舊於灶神兩側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紅紙對聯,以祈求灶神上天在玉皇大帝前美言幾句,下凡請保家宅平安,此俗與大陸同。 灶神是屋內諸神明中的小神,缺少座騎,所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午夜,除了燒香跪拜和供甜糕、甜糖、水果、湯圓、葷菜素菜等為「灶神」餞行以外,還要准備一 匹乾稻草編成馬,或紙剪成的紙馬燒給灶神騎乘上天。當灶神下降回來凡間,迎神時為了歡迎灶神,家家燒香上供,焚化紙馬這是送給灶神回來時騎用的。
 灶神原為火神,后來變成為物神,灶的守護神﹔且成為人格化的神。原來的職責是守灶,保護一家人的飲食﹔後來又成為一家人日常行為的收察神,一家人行為的好壞由祂登記,報告上天,依此決定人間當年福禍。

(錄至妙廟妙旅遊網 )

 

  

玄天上帝

台灣的北帝,一般被稱為玄天上帝,簡稱上帝公。在台灣的傳說中,玄天上帝並非一個王子,而是一個屠夫。一日,屠夫忽得神明指點,決定放下屠刀,潛心向道。為表示修道決心,他開腸剖肚丟入河中(一說是屠宰所得的豬腸、豬肚),因而得道。
  但得道之後,肚變作龜仙、腸變作蛇仙,龜蛇兩仙四處作祟。於是玄天上帝就向醫療之神保生大帝借寶劍鎮壓兩仙(一說是向呂洞賓借),並以他的屬官,三十六官將給保生大帝作為抵押,終於收服龜蛇。
  事畢,為了怕龜蛇兩仙不受控制,玄天上帝日夜持劍,再也不肯還保生大帝。這就是台灣民間塑像中,玄天上帝總是赤腳踏著龜蛇,手緊握著無鞘劍之原因。假如他一放下劍,劍就會自動飛回保生大帝的劍鞘。而保生大帝廟,則配祀三十六神將。
 也因為這個傳說非常風行,在台灣,肉品業者、屠宰業者皆奉玄天上帝為其職業的保護之神,故在各大屠宰場、肉品市場往往奉祀有玄天上帝的神像。
  北帝誕於農曆專門用來消災解厄的上巳節三月初三,一如其他神明的誕辰,善信均帶備香燭元寶祭拜,以祈消災解難,平平安安。其中以武當山進香朝拜為最盛,其他各地的賀誕活動亦壯觀非常。
  據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北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為凈樂國王及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 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捨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42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大帝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佑 聖咒》稱北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北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 祈免水火之災。北帝消滅龜精蟒妖於腳下的功勞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而北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安全,祂還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 向,不會迷失於海上。
  北帝肖像圖至於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 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盛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北宋宋真宗、宋徽 宗、南宋宋欽宗等屢有加封。
  玄武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視斗星崇拜,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斗過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錄至妙廟妙旅遊網)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隱者姓張,適符列宿之一,予於是生焉,張氏出於黃帝之子,名揮,造張羅網世掌其職,子孫同於張姓顯於昊地,帝君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 夜中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食療補也, 母病遂癒,後值瘟疫流行,夢神授與以大洞仙經首法仙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帝君累世為儒,天帝乃命掌天曹柱籍文昌之事,凡世之鄉舉理選,文教制科, 服色祿制,封贈奏事,乃至二府進退皆隸焉。
文昌公,即文昌帝君,又稱梓童帝君,乃文教之守護神,讀書人祀之。關於文昌帝君的來歷,一說是主宰富貴功名的星宿,一說係唐朝時人張亞,居四川省梓橦縣,廣傳儒教道理,對文獻貢獻甚大,後人乃在梓橦縣七曲山建廟紀念他,故亦稱梓橦帝君

星或稱為大魁星帝、魁星爺等,亦為五文昌之一。魁星為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專門管考試。民間自何時開始祭拜魁星,已無法考據,但這絲毫不影響人民的信仰,因為在人人皆想「奪魁」的今日,魁星仍為「熱門」的神祇之一。

朱衣亦為文昌帝君之一,據記載朱衣乃為祭官,擔任前導官吏的代稱。朱衣與魁星一般被奉為考試及第之神。《神異經》中有一段對朱衣的形容:「不讀五經而意合,不觀天衣而心通。」因此之故,莘莘學子莫不對朱衣趨之若鶩。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原為廣東省潮、惠、梅三州之鄉土神,亦為客家人移民的守護神,原本是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河婆墟(今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西面的三座高 山,即明山、巾山和獨山的鎮山神,三位一體,這是古人對名山靈石的自然崇拜。目前所裝扮的三山國王神像是擬人化的,是仿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的,大王仿劉備是 白臉,二王仿關公是紅臉,三王仿張飛是黑臉且加刀痕成花臉。大王也有黑臉是受香煙薰久的緣故。至於三山國王的姓氏和生平是後人尊崇而加進來,用來增加三山 國王的民間信仰度。
 
 有關三山國王的起源,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口述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 與南宋末年帝昺南逃的故事相關連:傳說宋昺帝當年在潮州被元兵追迫,正在危急中忽然衝來黑白紅臉三壯士,殺退元兵,救了昺帝。昺帝正要上前問姓名並致謝, 三位忽然不見蹤影,只見不遠處出現顏色呈黑白紅的三座大山,昺帝以為是山神所化,於是封他們為「三山國王」。
 
 現 存文獻中最早使用「三山國王」一辭,並把三山國王傳說系統化的是元代任翰林國史院編修的江西廬陵人劉希孟,寫了《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明初被載入 《永樂大典》(註三)。所謂「明貺廟」是三山國王廟的尊稱,「明貺」兩字是宋太宗勒封三神為國王時所賜的廟額名稱,指出相傳隋朝不知年份的二月廿五日, 「有神三人,出於巾山」,它「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是無形象的「介石之神」。
 
 「明 貺廟記」清楚的告訴我們,三山國王信仰乃是一種三山神的祭祀行為,它源起於隋朝,當時潮州西方的巾山石穴中出現了三位稱兄道弟的神人,祂們受天之命,坐鎮 三山,並託靈於玉峰上的界石。當祂們由天而降時,附近的楓樹竟開滿了徑大及尺,顏色青裡透紅的蓮花,顯得祥瑞異常。另外,又有陳姓的鄉民,自稱看見三位神 人,白天騎著馬來召喚他為侍從,不久便跟著羽化。人們訝異神蹟,便在巾山山麓建祠祭祀,尊為化王,神人更降旨敕封祂為陳將軍。
 
 唐 憲宗元和十四年己亥(西元八一九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皇帝,被眨到南疆蠻夷的潮州。韓愈以行軍司馬,堂堂朝廷要員的身份,發放邊陲,若是一般的官 吏,都會灰心得不再過問政事。然而,身為潮州刺史的他,不但沒有因而氣餒,反倒非常關心民間疾苦。當他得知秋天綿綿淫雨,將使結穗的稻穀帶來莫大的傷害而 歉收時,立刻替老百姓向鄉土神祇的界石神禱告,等到雨過天晴,五穀豐收了,又命屬官以少牢之禮致祭,並上「祭界石神文」,韓愈的作為不僅贏得了潮民的愛 戴,他的入鄉隨俗,尊奉界石神,而使蠶穀有豐富的收穫,三山國王的信仰於是深植人心。
 
 在劉 希孟的筆下,三山國王於政治上的正統性,則來自宋太祖開寶四年(西元九七一年)平定南漢劉 ,和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九七九年)親征太原滅北漢劉繼元時的兩次「顯靈」。宋太祖在位時,南漢屢犯邊陲,多次派遣使者勸諫無效,太祖派潘美率領軍隊 討伐,南漢君主劉 被逼到廣州柵頭附件,依峙山谷築木柵困守,潘美獻計火攻。當時潮州太守王侍監為求得勝仗,向山神禱告,結果風雲大作,雷電交加,火勢格外猛烈,劉 大軍因此落敗被擒,平定了廣東沿海。太祖去世後,宋太宗為了完成一統天下大業,親自率領大軍征伐北漢,兵分三路夾擊,圍至太原城下,忽然見到三位揮戈馳馬 的金甲神人協助,逼得北漢君主劉繼元開城投降,旗開得勝當天,還看見神人站立在太原城上,經仔細端詳,原來是潮州的三山神。於是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 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並敕廣建廟宇,歲時合祭,賜額「明貺」。這便是後人尊稱三山國王的由來,也是三山國王廟又稱「明貺 廟」的原因。

 參考資料

 http://www.gtes.tp.edu.tw/hakka/report/re-1.htm#a3

觀世音菩薩

壹、認識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為Avalokitesvara,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在佛教裡,他是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同為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因為地處浙江東南海濱,故中國人又習慣稱觀世音菩薩為「南海觀世音」。
觀 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因觀世音 菩薩以救苦救難為己任,且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最為投緣,故在民間影響深遠,在中國,更有著「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俗諺。
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但由於他有著大悲願力,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分別為誕辰、得道、成道(出家)的紀念日。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或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每年在這三個紀念日,佛教的寺院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法會。

一、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由來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這個名號的典故可見於《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現 今我們所通用的「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觀自在菩薩」,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相傳因 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因此便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

二、觀世音菩薩的形象
觀 世音菩薩最初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現,例如在《華嚴經》中,對觀世音的形容是勇猛丈夫;而在《悲華經》中則稱為善男子。後來因為觀世音代表著「慈悲」,與傳統 中溫柔慈母的印象相合,因此漸漸轉化為女性形象,一方面可親近女性信眾,另一方面也更能展現出如同母親般的溫柔、慈悲,正符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能以更具親和力的形象來濟世救心救度眾生的悲願。
現代我們常看見的觀世音菩薩像是頭戴寶冠的女相,冠上有阿彌陀佛像的造型,服裝多為白色天衣,佩戴有項飾、瓔珞、臂釧等飾品,腰繫錦裙或羅裙。
而根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則有以下莊嚴相好:
(1)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
(2)頂有肉髻,項有圓光,四周各有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3)頂上毘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4)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
(5)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
(6)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7)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中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8)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9)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三、觀世音菩薩的分身形象及其意涵
在 《普門品》當中有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他可以化身為佛、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 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長者婦女、居士婦女、宰官婦女、婆羅門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 伽、人、非人、執金剛神等等,因應眾生的需求而現身說法。
後來,中國佛教徒便根據觀音三十三身的說法,繪製了三十三種觀音菩薩的畫像,即「三十三 觀音」。但是,三十三觀音的名目並非全部來自三十三身,而是我國古代畫家根據民間流傳的神話,加上藝術的想像和誇張,精心製作的成果。在《圖畫普門品》列 有這三十三種觀音的形象,今簡略介紹如下:

一、楊柳觀音
大悲楊柳觀世音 哀愍淪溺拔苦疾
普入諸趣示現 令脫流轉超出塵
右手持楊柳枝,以楊柳枝替人消弭病災,誓言拔濟眾生病苦,故亦稱「藥王觀音」,為三十三觀音菩薩的首尊。

二、龍頭觀音
聖德龍頭觀世音 照現光華澤物種
開眾蒙啟慧光 普願有情悟覺明
乘雲中之龍,以龍譬喻觀音之威德,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天龍身。

三、持經觀音
聲聞持經觀世音 覺照內明光嚴飾
最勝境界微妙智 不循根塵歸元真
坐於岩石上,右手持經卷,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聲聞身。

四、圓光觀音
無垢圓光觀世音 性淨明露常寂光
能伏眾生災風火 普明圓照十方
身放光明,合掌而坐。「圓光」表觀世音菩薩的福德圓滿無缺。

五、遊戲觀音
神通遊戲觀世音 自在幻化知海
千手千眼救倒懸 三十二應普現身
安坐雲端之上,表觀世音菩薩的教化圓通無礙,不拘時處,示現遊戲自在。

六、白衣觀音
大慈白衣觀世音 隨緣赴感應機
三昧辯才喜誘誨 妙德圓成證菩提
身穿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白色意指純淨,象徵菩提心,表示觀音胸懷菩提之心,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比丘、比丘尼身。

七、蓮臥觀音
合掌蓮臥觀世音 寂湛生光寶華開
悟心無際性常凝 圓明清淨大覺海
合掌坐在池中蓮花之上,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小王身。

八、瀧見觀音
莊嚴瀧見觀世音 妙香芬馥悅意常
般若真智施無畏 進趣真淨妙吉祥
倚於山崖,眺望瀑布。〈普門品〉云:「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為其由來。

九、施藥觀音
寂靜施藥觀世音 尋聲救苦難思議
諦觀圓照三千界 楊枝淨水洗凡塵
坐於池邊,右手托頰,倚於膝上,凝視著面前的蓮花。施藥觀音因能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而得名。

十、魚籃觀音
除障魚籃觀世音 慈無能勝演圓音
精真洞然眾業海 六道迷蒙慈恩
乘於大魚背上,或一手提盛有大魚之籃。表示排除羅剎、毒龍、惡鬼等障礙。

十一、德王觀音
赴感德王觀世音 性淨妙常香光嚴
慧啟萌觀自在 梵王身相應現來
趺坐於岩上,右手持綠葉一枝。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梵王身。梵王為色界之王,因德性高超故名「德王」。

十二、水月觀音
吉祥水月觀世音 寶光常寂照三途
解結怨瞋八難苦 周寂湛大悲母
月下乘蓮瓣,飄蕩海面觀看映照水上之月。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辟支佛身。

十三、一葉觀音
乘蓮一葉觀世音 解縈眾生煩惱結
法音常轉廣長舌 定慧等持契果覺
乘一葉蓮瓣浮於水面漂行。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宰官身。

十四、青頸觀音
勇健青頸觀世音 大悲示現威猛相
晦闇長夜為燈燭 苦海波翻作舟航
坐於斷崖上,右膝立起,右手置於膝上,左手扶著岩壁,旁置一有柳枝之瓶,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佛身。

十五、威德觀音
攝眾威德觀世音 摧破邪妖鎮魍魎
天大將軍度滄海 普門示現降吉祥
岩上觀水,左手持蓮花,右手著地。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天大將軍身。

十六、延命觀音
息災延命觀世音 滅諸咒詛毒怨害
懸示留礙輪迴種 紫金光照覺滄海
倚水邊岩上,悠然觀賞景物。此尊能消除咒詛及毒藥,令眾生延命長壽故稱「延命」。

十七、眾寶觀音
妙嚴眾寶觀世音 般若光宣示真際
寂靜明心覺觀照 長者身相度迷
坐在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彎起的膝上,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長者身。

十八、岩戶觀音
寂然岩戶觀世音 淨眼普觀周沙界
息滅三毒貪愛苦 蚖蛇蝮蝎出窟穴
端坐於岩窟內。〈普門品〉云:「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因這些毒蟲多盤踞洞穴內,為免其出洞危害眾生,觀音因此坐鎮岩窟中保護眾生。

十九、能靜觀音
安穩能靜觀世音 開示法藏戒定慧
三無漏學善護念 悲智雙運登覺岸
坐水邊岩上,雙手安置石上作靜寂相。能靜觀音因能救護遭難者,使得平靜安穩而得名,為海路守護神。

二十、阿耨觀音
觀海阿耨觀世音 妙善圓明不思議
銷塵龍魚諸鬼難 度脫有情出淪溺
立右膝坐於岩上,雙手抱膝觀望大海。

二十一、阿摩提觀音
無畏觀音阿摩提 毘沙門天威神力
顧盼微塵目雄毅 智慧照見離苦際
雙手置膝上,遍身有光焰坐在岩上,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毘沙門身。

二十二、葉衣觀音
圓明葉衣觀世音 三千威儀妙慈容
神光內凝覺真澄 心光發宣帝釋身
坐於敷草的岩上,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帝釋身。

二十三、璃觀音
淨妙璃觀世音 旋湛清瑩熙怡相
息諸災厄成虛淨 銷滅三毒證菩提
觀音雙手捧璃香爐(或缽),乘蓮瓣浮於水面,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自在天身。

二十四、多羅觀音
救苦多羅觀世音 與樂拔苦現剎塵
甘露灑十方界 應六趣普現身
直立乘雲,合掌,手持青蓮花。梵名「多羅」亦為救度,故又名「救度母觀音」。〈普門品〉云:「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為此尊由來。

二十五、蛤蜊觀音
啟悟蛤蜊觀世音 慈誨愛語殷玄示
無礙神變覺有情 歷劫熏修應微塵
自蛤蜊貝殼中示現,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菩薩身。

二十六、六時觀音
淨光六時觀世音 晝夜開敷慈音揚
普願輪迴諸眾生 咸令安樂超出相
右手持梵篋的立像,此篋是六字章句陀羅尼,誦之得脫六道苦果得六妙門,證六根相應。為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居士身。

二十七、普悲觀音
寶光普悲觀世音 妙相慈顏淨端嚴
圓明照徹三有海 大自在天聖威神
雙 手披衣,立於山嶽之上。「普慈」意即普遍施給眾生慈悲。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大自在天身。 二十八、馬郎婦觀音 善德觀音馬郎婦 寂妙湛然淨明露 夢幻泡影示出離 光照癡闇煩惱除 民間婦女形象。即在「魚籃觀音」故事中化身為少女嫁給馬郎的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婦女身。

二十九、合掌觀音
禮敬合掌觀世音 耳根圓通法門開
清淨寶覺含容 普令解脫越苦海
合掌立於蓮華臺上,乃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婆羅門身。

三十、一如觀音
法性一如觀世音 大悲如海性圓澄
慈音無遮開沉惑 直趣覺海不二門
觀音坐在雲中蓮華座上立左膝,現征伏雷電之姿,為〈普門品〉云:「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之表徵。

三十一、不二觀音
圓融不二觀世音 普救眾生施無畏
金剛教化覺岸回 無上妙淨蓮池會
兩手低垂,乘一片蓮葉浮於水面,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執金剛神身。

三十二、持蓮觀音
妙哉持蓮觀世音 頭摩華淨妙香
十四無畏功德藏 六道眾生同悲仰
雙手執持一莖蓮華,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童男童女身。

三十三、灑水觀音
清淨灑水觀世音 妙湛慈母化閻浮
如海印現悉平等 普濟含識出三途
又名滴水觀音,左手持缽,右手執楊枝作灑水狀。

在上述三十三種觀音中,楊柳觀音供奉得最普遍,其他如白衣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灑水觀音也為不少尼庵所供奉,至於別的觀音,大多只在民間流傳,並不在佛寺殿堂上供奉。

密教裡的觀世音菩薩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大慈、師子無畏、大光普照、天人丈夫、大梵深遠。
而在西藏,六觀音指的是準提觀音、四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正好可與一般所稱的「六觀音」對照如下:
一、大悲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破地獄三障)
二、大慈觀音=聖觀音(四臂觀音,破餓鬼三障)
三、師子無畏觀音=馬頭觀音(破畜生三障)
四、大光普照觀音=十一面觀音(破修羅三障)
五、天人丈夫觀音=準提觀音(破人道三障)
六、大梵深遠觀音=如意輪觀音(破天道三障) 此外,據《度母本源記》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綠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白度母。因此綠度母與白度母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四、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據《華嚴經.入法界品》所載,名為「補怛洛迦」,位於南印度海上,是一個島嶼,意譯為「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中國浙江省定海縣舟山群島的普陀山、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名字皆由此而來,也都是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一) 中國普陀山
中國的普陀山所以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乃是據《普陀山誌》所記載:
五代後梁貞明二年(西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台山,見到一尊莊嚴殊勝的觀音像,心慕不已,於是便不問自取,希望能將聖像請回日本供養。不料在他回航,船經過普陀山附近時,海中忽然湧出無數鐵蓮花,阻去了船的去路。
這情況持續了三日三夜,慧諤只得誠心祝禱:「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祝禱完畢,船突然就可以航行了,一直航到潮音洞的旁邊,就此停了下來。慧諤心知此為聖意,於是便捧著觀音像離舟登岸,準備在此奉像供養。
當地的居民聽到慧諤說明來意,都大受感動;後來更有一位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能供像安居。後來因為這段因緣,便將其命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南 宋嘉定七年(西元1214年),宋寧宗御賜普陀山寶陀觀音寺「圓通寶殿」匾額,並指定普陀山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明、清兩代,普陀山觀音道場名聲日盛,朝 拜者絡繹不絕。此山有八十八所庵院和一百二十八處茅蓬,極盛時期常住僧尼三四千人,其中以普濟、法雨、慧濟三寺最為有名,號稱「普陀三大寺」,是清初建築 群的典型代表。日本、朝鮮與東南亞的佛教徒,往往不畏驚濤險浪,遠涉重洋,千里跋涉,來此朝拜觀音菩薩。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 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嶙峋,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磊磊, 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相傳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即能見得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二)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據達賴五世 著的《西藏王臣記》載:西藏民族的起源,是觀世音菩薩的悲力化成一頭變種的猴,並由聖教度母化作一個羅剎女,與猴配合,生出六個孩子。像父親的孩子思想敏 捷,悲心廣大;像母親的孩子,面多赤色,秉性剛強。由此逐漸繁衍而成西藏人民和區域,因此藏民也特別敬慕觀世音菩薩。
在西藏歷史上有不少名王及高僧,相傳也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西藏布達拉宮之得名,則同我國普陀山之得名一樣,是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
西藏民間普遍信仰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唄美吽」也是西藏民間家喻戶曉的心咒;由於持誦六字真言的功德殊勝,可以大得不可限量,故在民間廣為傳誦。

貳、觀世音菩薩的典故
一、觀世音菩薩的本生因緣
(1)據《悲華經》卷三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阿彌陀佛過去在因地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出家後號觀世音。他將在彌陀入滅後成佛,號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那時他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2)在《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中,則記載了佛陀與觀世音菩薩的宿世因緣:於過去世久遠劫以前,於金光師子遊戲如來佛土中,有一威德王,某日他於花園中深入了禪定三昧中,這時有二蓮花從地湧出,二童子化生其中,跏趺而坐,其一名為寶意,另一名為寶上。
這威德王就是佛陀的前身,而此二童子,即是觀世音與大勢至兩大菩薩的前生。而觀世音與大勢至兩位菩薩,也是在金光師子遊戲如來的法座前,初次發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二、觀世音菩薩的傳說故事
(一) 魚籃觀音
據《觀音感應傳》中記載,在唐憲宗元和十二年,陝石地方的人尚不知有三寶。有一天,地方上突然來了一位美貌的少女,手提著魚籃賣魚;當地許多未婚男人都為這個賣魚女的美貌所傾倒,於是便紛紛向她求婚。
賣 魚的美女說:「我就一個人,怎麼能嫁你們這許多的人呢?這樣好了,如果有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普門品〉的話,我就嫁給他。」第二天,順利背完的竟有二十 人,於是賣魚女又說:「我還是不能嫁給你們二十個人,只好再繼續比試了。這次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金剛經》的,我就做他的妻子。」
結果,隔天尚有 十人能背完。於是賣魚女再要他們在一夜之間背熟一部《法華經》,終於僅有一位姓馬的青年做到,於是賣魚女終於點頭下嫁了。但是萬萬想不到,在新婚之日,打 扮得喜氣洋洋的賣魚女,才剛到新郎家裡就突然急病而亡,並且立即腐爛,大家在驚駭之下只好匆匆將她收殮埋葬。
一段好事竟成悲劇,這位姓馬的青年自是悲痛萬分。然而幾天之後,他家來了一位僧人,勸他開棺看看,這才發現棺中的屍首已經不見了。僧人告訴他說:「這不是什麼賣魚的女郎,實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啊!」說完話,這個僧人就騰空飛走了。
由於這一應現,在觀音像中,就有女相的「魚籃觀音」,在《法華經顯應錄》中,又將之稱為「馬郎觀音」。
另外,「魚籃觀音」在宋朝時也有著應化的事蹟。相傳當時擔任泉州知府的蔡襄,因為發現時常有人在橫渡洛陽江時溺斃,因此便發願興建一條橫跨兩岸的大橋;但是造橋需相當的物資和財源,蔡襄因此非常傷腦筋。
然而,蔡襄的願心感動了觀世音菩薩,於是菩薩便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為這個造橋計畫募得了許多款項──不但讓許多眾生結下了布施的善緣,也助蔡襄完成了整個造福人群的工程。

(二) 千手千眼觀音
千手千眼觀音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種觀音造型,而這樣的造型究竟有著什麼涵義? 千眼代表透澈一切萬法的智慧;而千手則代表種種濟生利眾的方便,表示維護眾生,法力無邊。千手千眼,是用形象化的手法來顯示觀音的大慈大悲、智慧無邊、神通廣大。
至於千手千眼的來歷,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千光王靜住如來教他受持大悲咒之後,菩薩便發了一個大願,他說:「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這個大願一發,果然生了千手千眼。
另外,在《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後改稱《香山寶卷》,作者為宋代的普明禪師)裡也有著一個跟千手千眼觀音相關的傳說故事:
中國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叫妙莊王。妙莊王有三個女兒,名叫妙因、妙緣、妙善,三個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後,大、二女兒都依父親安排出嫁了,只有三女兒妙善公主堅持要出家為尼。妙莊王十分生氣,便將妙善公主趕出了王宮。於是,妙善公主便開始了她的修行生活。
後來,妙莊王得了重病,有一名老和尚告訴他,要以至親的手和眼睛配藥才能治療這個病;但是妙莊王的大、二女兒都拒絕獻出手眼來給父親配藥。
於是,老和尚便向他說:「有位專門在救度眾生的香山仙長,若是求他幫助,也許還有機會。」
於 是妙莊王便轉而求助於香山仙長,這才發現香山仙長便是已修行成道的妙善公主!妙善知道父親的需求之後,立即斷手挖眼獻給妙莊王,妙莊王吃下了由香山仙長手 眼煎成的湯藥之後,重病痊癒。但是,見到女兒沒有了手眼,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妙莊王便叩拜天地,請求讓香山仙長再長出手眼。剎那間,仙長果然又長出手眼, 而且一下子長出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便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這觀音菩薩的 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的影響力極大,其大原則在於教導大家仁孝、慈悲,並不違背佛教。又因為發生在人間的觀音靈感事跡與時日俱增,所以就有人發心將這些事跡 編集起來。初有會稽地方的謝敦和吳郡的陸澄,合撰了《觀音驗記》,陸皋撰《續觀音應驗傳》,王琰的《冥祥記》,宋朝臨川劉義慶的《宣驗義記》,清朝周克復 的《觀音經持驗記》,弘贊的《觀音慈林集》等。近人的著作之中,則有慈航法師的《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蒐於《慈航法師全集》第玖冊),東初老法師的 《救世大悲者》以及煮雲法師的《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等等。

參、觀世音菩薩功德經證
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典中都有說 到。在顯教經典方面,例如:《成具光明定意經》、《維摩詰經》、《放光般若經》、《光讚般若經》、《大寶積經》第八十二卷及第一百卷、《楞嚴經》卷六、 《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一、《新譯華嚴經》第六十八卷、《悲華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以及《觀無量壽經》等;在密教典籍方 面則有《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靜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 王經》、《大方廣曼殊利經》、《大日經疏》卷五、《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理趣經》、《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阿俐多羅陀羅尼阿 嚕力經》、《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等。
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是顯密兩教共同重視,且特別尊仰的一位大菩薩。不過,在我們中國,卻是《觀世音菩薩普 門品》以及《心經》,特別受到普遍的宏揚和誦持。《普門品》的內容重在觀音菩薩的化跡示現,是對凡夫眾生在現實生活及實際苦難的救濟;《心經》則為說明觀 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從觀照人生宇宙的緣起性空,而證入究竟理體,發出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
正由於觀世音菩薩的悲願宏深,感應廣大,故從歷代以 來的佛教史傳之中,對於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及靈感事蹟多有收錄。例如《法苑珠林》、《比丘尼傳》、《高僧傳》、《名僧傳抄》、《唐高僧傳》、《出三藏記 集》、《弘明集》、《觀音義疏》、《法華義疏》、《辯正論》、《弘贊法華傳》、《法華經傳記》、《三寶感通要略錄》、《往生集》、《宋高僧傳》、《佛祖統 紀》、《說郛》、《五朝小說》、《舊小說》、《太平御覽》、《金石續篇》等書,均有關觀世音靈感的許多記載。
此外,由中國人依據經義編寫出的經典 有:《高王觀音經》,接著又出現了《觀世音菩薩救苦經》、《觀世音十大願經》、《觀世音三昧經》、《觀世音詠託生經》,其中除《高王觀音經》及《救苦 經》,如今尚可找得之外,其餘的已不流傳。 除了譯自梵典的觀世音相關經典外,民間也有一些廣為流傳的觀音經典。雖然此類經典是佛教漢傳之後方才由中國人編輯、流傳,但其中諸佛菩薩聖號卻是真實不 虛,至心持誦仍有靈驗可觀,故歷代亦多有感應事蹟,此處則將其典故概略介紹。

(一) 《高王觀世音經》
相傳在北齊時代,有位官員孫敬德誤犯重法,被判處死刑,囚禁在獄中。有天晚上,他向平日虔信的觀世音菩薩衷心祈求後,夢見一位僧人教他背誦一部《觀世音救生經》,並告訴他只要念誦此經一千次,就能脫罪免死。
後 來當他要被拖出去行刑時,還只背誦了九百次,於是他在赴刑場的途中,拜託押解的官員走慢一點,終於把握時間念完最後的一百次。到了刑場,劊子手的刀砍下 時,孫敬德不但沒有受傷,刀還斷成了三片!之後劊子手又換了二把新刀,情況也都是一樣。高歡知道這件事後,就赦免了他,並且大力推廣這部經。於是後世就把 這部僧人夢中傳授的經稱為《高王觀世音經》。

(二)《白衣大士神咒》
《白衣大士神咒》的出現和流傳較《高王觀世音經》為遲,其出現典故亦不可考。其用語相當俚俗,近於道佛相融的民間信仰,但其中歸敬三寶、歸敬觀世音菩薩的概念,乃是自古即為佛教徒們日常持誦的內容,所以也有許多靈驗感應,民間的傳誦也極為普遍。

(三)《觀音十句經》
《觀音十句經》是《高王觀世音經》的精簡本,同出於古人的夢中傳授。其內容為:
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僧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雖是短短十句,但已具足三寶及觀音的持名念法,故迄趙宋乃至清初,仍受到佛教界的普遍傳誦。

肆、觀世音菩薩修行法門
佛 經中所載之觀世音菩薩相關法門甚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上師弟子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作觀等儀 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教法門則不拘形式,不限時地,不擇師資,只要持之以恆,必有效驗。所以此處僅列舉、整理幾種較易個人修持的行法如下:
一、《法華經.普門品》的持名法門
《普 門品》的盛行,最早是由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 品》即可消障除病,能使身體恢復健康。沮渠蒙遜就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去做,真的使他那場怪病不藥而癒。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很多人也 自動地讀誦《普門品》了。因此,《普門品》可說是與我國信眾最有緣的一品。
在《普門品》中有云: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這是最普遍且簡易的一個法門,處處可修,成果也甚為彰顯。觀世音菩薩素有「尋聲救苦」之稱──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專心虔誠地稱念觀音聖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同時予以救濟。
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淹、惡鬼遠離、刑器自毀、怨賊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難、滿一切願、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隨類應現,處處化身,救苦救難,無求不應。

二、〈大悲咒〉修持法
中國流傳最廣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唐三藏法師不空譯。大悲咒雖然屬於密教法門,卻是一種人人可以修持的密法。
(一) 發願文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諸希求 永使滅除諸罪業
龍天眾聖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熏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滌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誓皈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若干遍。
之後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若干遍。
(三) 持誦大悲咒
南 無 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 南無 阿唎耶 婆盧羯帝 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埵 伊 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 室佛囉楞馱婆 南無 那囉謹墀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 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 那摩婆薩哆 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唵 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 唎馱孕 俱盧俱盧 羯蒙 度盧度盧 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陀囉 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遮囉遮囉 麼麼 罰摩囉 穆帝隸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囉 佛囉舍利 罰沙罰 佛囉舍耶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利 娑囉娑 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菩提夜 菩提夜 菩馱夜 菩馱夜 彌帝唎夜 那囉謹墀 地利瑟尼那 婆夜摩那 娑婆訶 悉陀夜 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悉 陀喻藝 室皤囉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 娑婆訶 悉囉僧 阿穆佉耶 娑婆訶 娑婆摩訶 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 阿悉陀夜 娑婆訶 波 陀摩 羯悉陀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 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 勝羯囉夜 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  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
經中說: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 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 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超第八地。
此咒共計八十四句,內除「婆囉婆囉」句,係表示五濁惡世外,其餘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薩。 雖咒內同句甚多,然所代表的菩薩則是不同的。此咒係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時觀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 超第八地;心生歡喜,發誓弘布,安樂眾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持誦此咒有以下諸功德:
誦此陀羅尼者,當知是人:
一、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愛惜故;
二、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
三、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
四、是妙法藏,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
五、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
六、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
七、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八、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
九、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
十、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十一、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十二、是神通藏,遊諸佛土得自在故。

誦此陀羅尼者,現生能得十大利益:
一、能得安樂;
二、除一切病; 三、延年益壽;
四、當得富饒; 五、滅一切惡業重罪;
六、永離障難;
七、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
八、遠離一切諸怖畏; 九、成就一切諸善根;
十、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誦此陀羅尼者,得十五種善生:
一、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二、常生善國;
三、當值好時;
四、常逢善友;
五、身根當得俱足;
六、道心純熟;
七、不犯禁戒;
八、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九、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十、恆得他人,恭敬扶持;
十一、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十二、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十三、龍天善神,恆常護衛;
十四、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十五、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誦此陀羅尼者,不受十五種惡死:
一、不為飢餓困苦死;
二、不為枷繫杖擊死;
三、不為冤家仇對死;
四、不為軍陣相殺死;
五、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六、不為毒蛇蚖蝎所中死; 七、不為水火焚漂死;
八、不為毒藥所中死;
九、不為蠱毒害死;
十、不為狂亂失念死;
十一、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十二、不為惡人魘魅死;
十三、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十四、不為惡病纏身死;
十五、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此陀羅尼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誦經坐禪,如有山精魍魎鬼神惱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悉皆被縛。如法誦持者,觀音菩薩,一切善神,金剛密跡,常隨護衛,不離其側。

三、六字大明咒
六 字大明咒即是「唵 嘛呢 唄美 吽」。此咒在中國的流傳始於元代,是跟著西藏及蒙古喇嘛密教的傳入而到漢地,故在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獻中,尚未見到,至清初已被收入《禪門日誦》所錄十小咒 內。然在蒙藏喇嘛教的化區,此咒是一般信徒經常持誦的法門,即是表徵觀世音菩薩利益六道的神咒。誦此陀羅尼者,功德利益列舉如下:
(1)《蓮花藏經》云:「若持聖觀音之明咒,能獲得財富、糧食等受用,能免遇怨敵、傳染病、毒、兵器、監獄以及非時橫死,並能從中獲得解脫。」
(2)《千手千眼經》云:「食物飲料若被下毒,至心持誦大悲觀音咒,則食此物反成勝妙天食。」
(3)《十一面經》云:「若誦此咒,則被千眼垂視,千手救護。若以此咒加持水,則凡喝此水者,業障定得清淨。凡聽聞此咒者或被咒聲隨風所觸之人,亦能清淨業障。」
(4)《六字大明咒經》云:「何人若誦若作意『唵嘛呢唄美吽』之明咒,能避免一切疾病之損害,並能從中獲得解脫,清淨一切業障,獲得長壽,且受用財富增上。」
(5)《寶篋經》云:「若持誦六字大明咒,能使福德具足。誦此咒時,九十一恆河沙數佛陀親臨,微塵數菩薩亦親臨,且天、龍、鳩槃荼、四大天王等親臨而守護之。其人身內之一切有情能獲不退轉菩薩位。」
(6)若身上佩帶此明咒,則成金剛身,並成舍利塔,當知此理。
(7)若誦此明咒,則能具足清淨之無量慈心、悲心與智慧聚。
(8)若每日誦此明咒,則圓滿六度,並能獲得持明之轉輪王位,現前無上菩提,成就佛果。
(9)《具義索經》云:「聞此觀音咒藏之有情者,若於旁生耳邊誦此咒者,則其解脫惡趣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0)《自在輪經》云:「若每日念誦一千八百遍六字大明咒者,清淨一切罪業及障礙,並從病、魔等違緣中解脫。」
(11)《一百零八名號經》云:「若誦唵嘛呢唄美吽者,不墮三惡趣,不感染由其業力所感之痲瘋病、黃水瘡之皮膚病、瘡疽、肺氣腫等一切疾病,並從中解脫,能憶念一切宿世,命終時往生極樂剎土。」
(13)若持誦六字大明咒,能消除四百零四種疾病;唵字,能消除四大共同引發之疾病;嘛字,能消除熱病;呢字,能消除瘋病;唄字,能消除涎病;美字,能消除寒病;吽字,能消除膽病;如是能遣除一切疾病。
(14)受持六字大明咒的功德無量,受持者的身體疾病及障礙將會被淨除,所造的語業被淨化,種下妙音的種子。
(15)所有意念之無明、愚癡將被淨除,得到佛菩薩智慧的加持。受持者若精進的修持,可將凡夫之身、口、意三業轉化成佛菩薩之金剛身口意。
(16)受持者甚至只念誦一遍六字大明咒,亦可獲得無量智慧,終將升起慈悲心且圓滿六度波羅蜜。此外,他將生為轉輪聖王,達到不會退轉的菩薩境界以至開悟。
(17) 凡有人或非人看見、聽到、憶念或觸及到六字大明咒,他即刻種下成佛菩薩的因。 (18)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憶念觀自在菩薩,並念誦「唵嘛呢唄美吽」,不會轉生惡道,不會去阿鼻地獄。任何人早晨起床念誦,也可免於痲瘋、膿瘡潰瘍、癤 瘡、皮膚病、疔瘡、白癡、呼吸毛病、以及一切疾病。不管他們投胎何處,憶起大明咒,當他們死亡時,就會投生到極樂淨土。因此,不論誕生處或住在何處,永遠 不會與觀自在菩薩分開。如不斷持誦,則心念清明、聲音悅耳,對所有的聖典明白了知。
(19)如能誠心誦持「六字大明神咒」,有病者持六字大明,則病可愈;無病者持之,則病不生,且可漸令脫離輪迴之苦。如不斷病因,縱令目前用藥治癒,日後亦難免復發。是故六字大明神咒,能救世人一切病因,誠離苦得樂之無上良方也。
(20)六字大明咒之咒印功德利益:ㄧ、降魔;二、治病;三、免劫;四、各種成就;五、去障;六、登佛位。
觀音法門眾多,有深有淺,有本有末,但本書因專為初學者編輯,故僅列舉《普門品》觀音聖號的持名以及「大悲咒」和「六字大明咒」的咒語持誦法門。

伍、觀世音菩薩咒語彙編
一、大悲咒心咒(本咒簡單易誦持,可視為大悲咒之心咒)
唵 乏及喇 達爾嘛 赫利
二、十一面觀音咒(參考自林光明教授校編之版本)
南摩 拉特拿 特拉牙牙 南媽 阿里牙
基泥亞拿 沙軋拉 外柔加拿 烏尤哈 拉夾牙
達踏軋達牙 阿爾哈跌 三藐客三布塔牙
(禮敬三寶!禮敬聖智海光明遍照莊嚴王如來、應供、正等覺!)
南媽赫 沙爾哇 達踏軋跌比亞赫
阿爾哈跌比亞赫 三藐客三布貼比亞赫
(禮敬一切如來、應供、正等覺! )
南媽 阿里牙 (阿)哇樓吉跌 西哇拉牙
陂踢沙的哇牙 麻哈 沙的哇牙
麻哈 軋魯尼軋牙
(禮敬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達地牙踏(即說咒曰)
唵 塔拉 塔拉 踢里 踢里 吐魯 吐魯 易跌
微跌 佳雷 佳雷 布拉佳雷 布拉佳雷 姑蘇妹
姑蘇媽 哇累 易利 米利 幾跌 吉哇覽
阿巴拿牙(咒心,如時間不足可單獨持誦本段)
刷哈(結尾語)
功德概說:(引自《十一面神咒心經》)
觀世音菩薩云:世尊!我此神咒有大威力。若誦一遍即能除滅四根本罪,及五無間令無有餘。況能如說而修行者。
若有曾於百千俱胝那臾多佛所種諸善根,乃於今時得聞此咒。況能受持如說行者,若能晝夜讀誦受持此神咒者,我當令彼所有願求悉得如意。
若有能於半月,或第十四日或第十五日,受持齋戒如法清淨,繫心於我誦此神咒。便於生死超四萬劫。世尊我由此咒。名號尊貴難可得聞。
若有稱念百千俱胝那臾多諸佛名號。復有暫時於我名號至心稱念。彼二功德平等。 諸有稱念我名號者。一切皆得不退轉地。離一切病脫一切障一切怖畏。及能滅除身語意惡。況能於我所說神咒。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人於無上菩提。則為領受如在掌中。
爾時世尊讚觀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於一切有情,發起如是大慈悲意。而欲開示此大神咒。善男子汝由此方便,能救脫一切有情。所有病苦障難怖畏身語意惡,乃至安立一切有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
唵 嘛呢 唄美 吽

四、觀世音菩薩滅業障真言
唵 阿嚕勒繼 娑婆訶

五、觀世音菩薩治病真言
唵 啤嚕納崎 煎都喜好 秘沙媽靴哈(木)
煎都崎悲些那打 啤納鴉 莎哈(此咒宜默念,至靴哈(木)二字稍用力念) 六、楊柳觀音咒(觀音楊柳枝藥法)
唵 日囉達磨 比沙爾耶 囉惹耶 梭哈

七、觀音合掌手法(被敬愛念)
唵 日囉達磨 悉馱 施迦囉 梭哈

八、觀音菩薩布施甘露咒
唵 作拉 彌當 薩哇巴拉爹 拔呀 梭哈

九、觀世音菩薩甘露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鑠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怛姪他 唵 度寧度寧 迦度寧莎訶
《觀 音陀羅尼經》云:誦此咒者,所有過去現在四重五逆,謗方等經一闡提罪,悉皆消滅無有遺餘。身心輕利智慧明達,若身若語悉能利樂一切眾生。若有眾生廣造一切 無間等罪,若得遇此持咒人影暫映其身,忽得共語或聞語聲,彼人罪障悉皆消滅。又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時,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誦觀世音菩薩甘露咒 二十一遍,其雨滴所霑一切有情,盡滅一切惡業重罪皆獲利樂。

十、大悲勝海紅觀音
唵阿吽 啥 唵 嘛呢 唄美 吽
若有人得 此灌頂而實修,將可以輕鬆愉快的在這生中獲得成就,上根者於一生證得金剛持,中根者一臨終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或於中陰身中任運成就,或最慢於三生、五生、十 六生內獲得成就。現世能夠淨除無量罪障、身體疾病、鬼魔、邪祟障難、過去業障、種種障難、斷絕自殺、止息憂鬱、精神病等,心靈上痛苦,增進福德、福報、延 長壽命、事業順利、身相莊嚴並能快速圓滿福德、智慧資糧。

十一、觀音治眼法
嗡 嘛呢 唄美 吽啥 嗡 匝丘 扎夏嘎 梭哈
以甘露水先擦拭兩眼,再右手持寶瓶,左手持銅鏡,祈請菩薩加持;寶瓶手持咒加持後,以右手無名指沾取甘露水擦拭眼睛。

十二、觀世音菩薩除腹痛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弟 鑠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怛致他 究之 究之 囉之
阿那三菩陀尼移 莎哈
咒三遍,鹽水令腹痛者飲之,即瘥。

十三、除腫患咒
南無觀世音菩薩 怛致他 冀梨至梨 冀梨至梨
比至梨 毘冀至梨 莎哈
用油咒之三遍,塗腫處。

十四、治熱病咒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摩提 摩訶三摩提何囊伽思
婆囊伽思 伽思伽思 摩訶伽思
伽車 座力目句都思 莎哈
此咒若縷(五色線)若水若草,誦咒三遍。若縷結之、 若水灑之、若草捫之,以治熱病,一念之頃,即得除瘥。

十五、治頭痛咒
胡摩兜摩訶迦吒囉 毘摩迦吒囉呼呼囉迦吒囉
伊呼迦吒囉 伊末迦知迦吒囉 莎哈
七遍咒,楊枝拍頭痛處十四下。

十六、寶觀音手咒
唵 枳哩 枳哩 日囉 吽 泮吒
本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可治腹中諸病苦。

陸、小結
觀 世音菩薩不但遍滿十方世界,永恆存在於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劫數,而且還以其大慈大悲、不可思議的行願,永不休止地救度所有輪迴中的苦惱眾生。觀世音菩薩的慈 悲是沒有分別的,祂尋聲救苦,任何生命呼喚祂,必隨緣赴感,有求必應。除了在此閻浮提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宏揚佛法外,同時也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主的 輔弼,因此修持淨土法門、念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跟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也相當的大。
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是自度度人、願力宏深的廣大慈悲法門,我們若能學習菩薩的慈悲心、菩提心,並且能在生活中力行自利利他的善願善行,便能更容易與觀世音菩薩的願力相應、更容易得到感應。願眾人皆能以觀世音菩薩的心性、願力自勉,讓自己也能成為人間的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梵名為阿縛蘆枳底濕代羅(Avalokitesvara),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新譯為觀世自在,或觀自在,密號為正法金剛,或清掃金剛。他能觀察諸法,自由自在,給一切功德與一切眾生,使之脫離苦海,得到快樂,故稱為觀自在。
菩 薩的位次,要分為兩種;一是因地的菩薩,一是果地的菩薩;因地菩薩的次第,從最初發菩提心起: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於是發大心,立大志,起大 行,所謂:行菩薩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要經過這五十五位階段,三大阿僧祇劫,功行圓滿,才可成佛,這叫做因地的菩薩, 好像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因地菩薩,最後才來成佛。
至於果地的菩薩,他是已經成過了佛的人,因為還要度生,所以再來做菩薩,佛教 有一句術語,這叫做倒駕慈航,這好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他們是已經成過了佛好久,再來現菩薩身,廣度聚生,這就是悲願無盡,而觀音菩薩,誰都知道:他 是一位過去「正法明知來」,可見觀音菩薩是一位果地菩薩了。
依據佛教的經典記載,大士在不同的場所和不同的年代,都普現色身救世,祂不但度人,而且度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不但度娑婆世界的一切聚生,而且也度三千大千世界中的諸神諸佛。
太乙救苦天尊乃玉清天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垂救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 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十方化號,普救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而且碧盂甘露,手內揚枝,遍灑甘露春。
太乙救苦天尊為普度人鬼,乃化號為十方靈寶天尊,又再化身為十殿冥王,不僅此也,牠還特別創造了一個東方淨土,東方長樂世界,而且時常下地府說法,其裝扮與佛無異。身穿金鑾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金缽孟裝甘露水。
考二聖之寶相,誓願及所持之法器(白玉瓶,手內楊柳)可知太乙即觀音,觀音即太乙矣!
據彿祖指示,祂與救苦天尊,乃是不同時期的應化身,身雖不同,道果?一,所以二尊所持法器相同,殆無疑問矣。即太乙救苦天尊→慈航道人→觀音大士。
(沈武義-眾神聖傳)

武財神

武財神──趙玄壇 文‧方海閱

 趙玄壇,姓趙名朗,字公明,是道教中的大尊財神,「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的之意,故稱祂為趙玄壇,其流傳事蹟頗多且廣,在坊間信奉很多,以求多財多祿。


 趙公明催快財

 趙公明是一位神通廣大的武財神,有驅邪斬妖,除瘟剪瘧、催財進寶等等的功能。而且祂的個性強悍而急,辦事效率特別快,加上祂手下有四名招財進寶使者,可謂神強馬壯,托祂們「辦事」效應會特別快速,因此最合做生意或渴望改善經濟環境的人仕奉祀。

   坊間所奉的趙武財神像造型很多,現今大多黑面濃鬚,粗眉大眼,形態威武,頭戴盔冠,身披甲袍,腳穿長靴,右手執鞭,左手捧聚寶盆盛載元寶、寶珠、珊瑚等 奇珍財寶,端坐虎背之上。有畫像、金製、銅製、瓷製或用其它材料製造,亦有很多人求取「趙玄壇財神符」貼在神案恭奉。

 趙玄壇神誕(農曆):三月十五日 九月十五日

 趙玄壇典故

   據《封神演義》載:趙公明本是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氣所化生,身高九尺,黑面 髯,其師尊為靈寶天尊〈通天教主〉,趙在峨嵋山羅浮洞修道,修成玉肌仙體的功行,神兵利器有三十六節銀鞭一條,法寶縛龍索、定海神珠廿四顆。

   到商朝時,因暴君紂王凶殘無道,引起天人共憤,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聯盟各方諸侯勤王興師,並拜能人姜子牙為主帥,統率三軍伐紂。靈寶天尊知浩劫當前, 即訓示門人不得參與戰事,以避劫數。豈料趙公明受到致交聞太師的重託,義不容辭,帶同兩位弟子急遁下山助紂戰周,途中恰遇一頭神猛黑虎,於是他施法將神虎 降伏收為坐騎。

   趙公明法力高強,連陣交鋒打敗了姜子牙麾下的好幾員神將。姜急晤道友陸壓誅殺趙公明的方法。陸壓施用「釘頭七箭書」之術,唸咒書寫「趙公明」的名字在草人 之上,用「暗箭」射殺趙公明的元神,並教姜子牙「斬魂法」日以繼夜登壇作法暗害趙公明。未幾,趙公明奄奄一息,可憐魂赴封神台去了。

    姜子牙伐紂之後,奉師尊元始天尊的旨令安撫兩軍陣亡將士,擇定吉日在封神台上張掛封神榜,擺設香案,禱告天地,宣讀名單,論生前功過追封職級。趙公明追封 為「金龍如意龍虎玄壇真君」,率領麾下四位正神,「招財使者」陳九公、「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利市仙官」姚少司,負責司財、迎祥納福、追 逃捕亡等的職務。世人有稱祂們為「五顯財神」。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有載:張天師在龍虎山上煉「九天神丹」以濟民,有邪魔欲毀丹以降災於人間。龍神奏請玉帝,請求派一位威猛天將為天師守護仙爐。

    有一天,張天師的仙爐前忽然來了一位鐵面髯,身穿皂,手執銀鞭、騎著黑虎的神人,自稱:「趙公明,願為天師守護丹爐!」天師就請其護守玄壇。張天師昇 天後,趙公明因護法有功而屢被玉帝封加為「神霄副帥」、「值殿大將軍」、「五方巡察使」、「主領雷庭副元帥」、「掌士定命設帳使」、「二十八宿都總管」、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三界大都督」、「九州社令大點」、「應元昭烈侯」、「北極侍御史」、「玄壇飛虎金輪執法大元帥」等等的職銜。

   據《搜神大全》載:「買賣求財,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和合,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大受歡迎。 近代,有人傳趙公明是回人,不喫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

(錄至妙廟妙旅遊網)

城隍爺

城隍的起源

 <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也」 ;<說文解字>「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無水曰隍」。從以上古書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原來「城」指的是城牆;「隍」則指的是沒有水的護城河。

 所以「城隍」一詞原本的意思,指的即是保護人民身家安全的城牆和護城河。在<梁書.陸襄傳>裡就記載著陸襄曾經率領城中的百姓們一起修城隍,以防備敵人的來襲。而漢朝班固也曾為文說:「修宮室,浚城隍」。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城隍的信仰原本是起於人們對於維護自身安全的城牆與護城河的一種敬謝的心,感謝他們長年來保護人們身家財產安全的貢獻。與現今的城隍信仰是不一樣的。

 城隍爺是誰

 城隍爺其實並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就如現在的市長或縣長一樣,是一個官職。因此,城隍爺與台灣其他的神明不同,祂是有任期的,做的好,祂會被拔擢升官;做不好的話,也會被免除職務受罰。而掌握城隍爺任免大權的人是玉皇大帝。

 既然城隍爺不是固定的一人,那到底誰可以當城隍爺呢?我們根據手邊的資料,將可以當城隍爺的條件,歸納成下面三點:

 一、在世的時候是忠良孝悌有德行的人
 例如:考城隍裡的宋燾。

 二、生前有才學教養、正直無私或是個好官
 例如:宋朝的文天祥、漢朝的紀信、明朝杭州的周新等。

 三、其他
 例如:水鬼變城隍、鴨母王朱一貴變城隍等。

 因此,台灣眾多的城隍廟中,台南的小南城隍廟裡面供奉的城隍爺就是鴨母王朱一貴。高雄彌陀城隍廟裡的城隍神是溺水亡魂顯化受封的。而嘉義新塭城隍廟裡的城隍爺即是因為生前行善,所以在去世後被受封為城隍。

 因為如此每各地方 的城隍爺生日不特定是哪一天

 提供新竹城隍生日

 城隍廟

 參觀城隍廟的當天正好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為城隍爺的生日。有西州神演戲、拜豬公、做法事等諸活動來慶祝。

 滿清政府規定在設政府單位的時候就要蓋城隍廟,做為幫助地方官管理地方的事務變成地方的守護神,所以在新官上任的前一晚要先拜城隍爺,人在死後還未到閰羅王那報到之前,要先到城隍爺那兒報到,拿人生前在世的成績單。

 城 隍是一個官方的廟,相傳明太祖時因得城隍保佑,故明文規定,下詔天下各知縣、知府均得祭城隍爺,且新官上任前必須先去祭拜城隍爺。 城隍爺自古以來是一個城、一個縣、城牆護城河的守護神,而變成一個區域的守護神,不僅管人事還包括管人的靈魂。因為城隍爺白天可幫行政官辦事明察秋毫,晚 上負責靈魂的事,記人之功過,因此所有的城隍廟都有掛算盤,用來記錄生前的一言一行,一功一過。

 城隍爺是司法神,所以有部下,有六 個執行官:文官、武判、牛頭、馬面、枷神、鎖神、七爺、八爺,也就是范謝兩位將軍。「金門保障」為光緒帝所賜,相傳係中法戰爭時城隍爺顯靈,抵禦外敵有 功。「理贊陰陽」匾則是地方進士鄭用錫所贈,因為地方有名望的人物都有為新廟掛名、捐錢的傳統。

 天子祭城的風俗早在周朝就有此習 慣。城:城牆的城;隍:護城河的神;城隍:象徵行政區域,每設一縣便設一縣城,而城隍本為行政神,後因自然崇拜使得城隍也掌管死後之事,成為負責靈魂裁判 的神。城隍與行政單位同體,所以也有官階,分公、侯、伯三等;公:為一個省最高的城隍爺(即巡撫)稱為威靈公;侯:府有府城隍稱為顯佑侯;伯:縣有縣城隍 稱為靈佑伯。

 新竹有本省層級最高的城隍廟,但與歷史不符。因為新竹縣以前屬於淡水廳,應屬於縣城隍而已,而非都城隍,然而新竹民間 相傳嘉慶君遊臺灣時有得到城隍爺的保佑,故可做至都城隍,不過實際上則非如此。事實上是光緒元年臺北設府時,因臺北府城隍廟尚未蓋好前,暫時先將臺北府城 隍爺供奉在新竹城隍廟中,而後臺北成為臺灣省的首府所在地,故新竹人再自行將其晉升為都城隍。

 後殿中間是祭拜城隍夫人,由於她地位 如同王妃,故兩旁有宮女隨侍;左方是祭拜城隍的大、二少爺,右方是祭拜註生娘娘,民間信仰以為生兒育女的守護神,小孩在十六歲成年前的守護神,母親會為子 女每年換一次平安符,到了成年時七月七日便向註生娘娘辭行,下回再來祭拜時,便是求子之時。城隍廟旁都會有聚樂社。

 台灣的城隍廟有好幾十座,但是以新竹城隍廟香火最為盛,規模最大,文物最多。再過幾年這些飲食攤即要改置於地下街,而此典型廟口文化即不復見了。

 城隍廟隔壁有觀音佛祖殿,又稱法蓮寺,於清乾隆年間興建兩座廟合在一起,稱為雙子廟。

(錄至妙廟妙旅遊網)

太歲星君

值年太歲星君一覽表



甲子太歲~【金辦將軍】

乙丑太歲~【陳材將軍】

丙寅太歲~【耿章將軍】

丁卯太歲~【沈興將軍】

戊辰太歲~【趙達將軍】

己巳太歲~【郭燦將軍】

庚午太歲~【王清將軍】

辛未太歲~【李素將軍】

壬申太歲~【劉旺將軍】

癸酉太歲~【康志將軍】

甲戌太歲~【施廣將軍】

乙亥太歲~【任保將軍】

丙子太歲~【郭嘉將軍】

丁丑太歲~【汪文將軍】

戊寅太歲~【曾光將軍】

己卯太歲~【龍仲將軍】

庚辰太歲~【董德將軍】

辛巳太歲~【鄭但將軍】

壬午太歲~【陸明將軍】

癸未太歲~【魏仁將軍】

甲申太歲~【方杰將軍】

乙酉太歲~【蔣崇將軍】

丙戌太歲~【白敏將軍】

丁亥太歲~【封濟將軍】

戊子太歲~【鄒鏜將軍】

己丑太歲~【潘佐將軍】

庚寅太歲~【鄔桓將軍】

辛卯太歲~【范寧將軍】

壬辰太歲~【彭泰將軍】

癸巳太歲~【徐華將軍】

甲午太歲~【章詞將軍】

乙未太歲~【楊仙將軍】

丙申太歲~【管仲將軍】

丁酉太歲~【唐傑將軍】

戊戌太歲~【姜武將軍】

己亥太歲~【謝燾將軍】

庚子太歲~【虞起將軍】

辛丑太歲~【楊信將軍】

壬寅太歲~【賢諤將軍】

癸卯太歲~【皮時將軍】

甲辰太歲~【李誠將軍】

乙巳太歲~【吳遂將軍】

丙午太歲~【文哲將軍】

丁未太歲~【繆丙將軍】

戊申太歲~【徐浩將軍】

己酉太歲~【程寶將軍】

庚戌太歲~【倪秘將軍】

辛亥太歲~【葉堅將軍】

壬子太歲~【丘德將軍】

癸丑太歲~【朱得將軍】

甲寅太歲~【張朝將軍】

乙卯太歲~【萬清將軍】

丙辰太歲~【辛亞將軍】

丁巳太歲~【楊彥將軍】

戊午太歲~【黎卿將軍】

己未太歲~【傅黨將軍】

庚申太歲~【毛梓將軍】

辛酉太歲~【石政將軍】

壬戌太歲~【洪充將軍】

癸亥太歲~【虞程將軍】

地藏王

中國人的心目中,地藏王菩薩以廣大的悲願著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掌管地獄的「幽冥主宰」,是救渡地獄中受苦鬼靈眾生的大菩薩。

 能荷擔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圓滿一切眾生的心願。

 大乘佛教中,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數量雖是無量無盡,但是事實上,成為大多數人信仰對象的,也不是很多。 在菩薩中,
 
 普賢菩薩以行願著稱,
 
 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
 
 觀音菩薩以慈悲著稱,
 
 虛空藏菩薩以包容著稱,
 
 地藏王菩薩則以悲願著稱,
 
 以悲願為其特德,亦即地藏王菩薩是本願的菩薩。其悲願遠超過其他菩薩。
 
 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中談到地藏王菩薩的過去生是一位孝順的婆羅門女以及他普濟六道的本願;在《十方廣十輪經》等也說他是一位具足悲願的菩薩。而且不只在顯教中有如此的記述,在密教經軌裡也有一樣的說法。
 
 地藏王菩薩在密教金剛界中,是「費生如來」的化現,以平等性智為實體,表示福德成就的德用;在密教胎藏界是屬於蓮華部,可看作是阿彌陀佛的分現,以妙觀察智為寶體,表示怨親平等的慈悲。
 
 因 此,後世甚至產生彌陀、地藏王一體的說法 (「沙石集」中有彌陀、地藏王一體的說法,「諸紳本懷集」裡也有法藏、地藏王一體的說法)。在密教的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中,地藏王菩薩的密號有「與願金 剛」、「悲願金剛」、「願滿金剛」等稱呼,由這些名稱可以得知,這正表示他是一位悲願菩薩的意義。
 
 在佛教中,由於地藏王的悲願廣大,發願入於地獄,利益罪苦眾生,使令解脫,所以常以地藏王菩薩作為 「大悲一闡提」(表增上菩薩)極善不成佛的例子,是確實有原因的。
 
 【關於 「地藏王菩薩」的名號】
 
 在佛法中,菩薩是依其特德來立名,不像我們一般人的名字,與自身的心行毫無關係。中國熟知的四大菩薩,於其名號都加上一個讚詞,如
 
 【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大願地藏王】,
 
 由地藏王菩薩 「大願」的讚詞來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特別深廣的。
 
 地 藏王菩薩的梵名為 「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而其中的(ksiti),是Ksi轉化而來的,由具有地或住之意是地與大地,也是 「地大」。而「檗婆」(Garbha)是胎藏或含藏、伏藏之意,如金礦、銀礦、煤礦、鐵礦等。於佛法中名為「藏」,則足指庫藏的意思。

 「地藏王」的含義,從 「地」來說;也是四大之一,能擔當一切,一切高山峻嶺,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所以,以 「地」來此喻地藏王菩薩的功德,能夠荷擔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

 「地」也有依止義,一切草木皆依地而出生成長。比喻世間一切自利利他功德、,依地藏王菩薩而存在而引發。
 
 地藏王菩薩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荷擔一切難行苦行,救度眾生,所以名之為地藏王。世俗稱為地藏王王,這名稱的由來,也許是因為地藏王比丘為新羅國王子的因緣,而加「王」字以尊稱之。
 
 由 唐朝的不空三藏大師所翻譯的《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舉出。地藏王的梵名為 「乞灑訶羅惹」(ksal)arana)的梵名。「乞灑」Ksa是地之意,「訶羅惹」harana是含攝之意,可知追也足地藏王的梵號。經中並說明地藏王 菩薩與金剛界曼荼羅南方費生如來的四親近菩薩中的金剛幢菩薩同體異名。
 
 住空海大師的《最勝王經》中也開宗明義地記載:「據金剛頂經,妙幢、虛空並是寶部尊。此部費生為王。(、、、中略)妙幢,地藏王異名。」都足同一說法。
 
 這足因為金剛幢菩薩在金剛界曼荼羅中,位於寶生如來酌西方,具足大悲方便功德,為了表徵證得是為菩提的因地菩薩,所以被視為與萬法能生之體的地藏王菩薩同體。
 
 《地藏王十輪經》中有一句描述地藏王菩薩的偈子,非常的貼切: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秘猶如秘藏。」
 
 地藏王菩薩的忍波羅蜜第一,所以安忍不動如大地,猶如大地能夠承載一切眾生的種種罪業,了知一切生命的法要,所以尊名為 「地藏王」。
 
 另 外經中又記載:「此善男子(即地藏王菩薩)成就如足不思議功德伏藏。」又記載:「能發堅固大悲伏藏,滿一切眾生心願。」地輪的堅固不壞,又能維持萬物不使 傾動,以此來比擬地藏王菩薩堅固的菩提心;如大地伏藏無量珍寶,又含藏一切種子不使朽壞,比喻地藏王菩薩能保持法界眾生的善根種子,為了眾生而受眾苦,經 無量劫而不灰心。
 
 尤其他是地獄救苦的菩薩,和焰摩同體,都和大地有關係。
 
 自古以來,天覆地載的思想賦予地德的,是堅固不壞的德用和無邊廣大的勢力以及生育萬物的功德,而地藏王菩薩的內證外用也不出於此。
 
 當然,有虛空藏、天藏、月藏、日藏、梵藏等菩薩名字的地方,一定可以看到地藏王的名字。假若將地藏王菩薩拿來和古代印度神話作聯想的話,梨俱吠陀的比里底毗 (Prthivi),在密教就是地神 (持地神),指堅牢地神。

 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中,列舉了大地的各種現象以及堅牢地神,後世密教中,會有地神與地藏王一體之說並不是偶然的。

(錄至妙廟妙 旅遊網)

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也稱作『達摩大師』,係『釋迦牟尼佛』下傳的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大師』而『達摩祖師』之名,卻是本省善信一般的稱呼。
 『達摩祖師』,俗家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改號菩提達摩,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三子;二十七世祖般若多羅尊者得道祖師的密跡,因而說:『汝於諸法,已經得到通量,要知達摩的意義,為通為大,宜名達摩;』此後,祖師便改名為菩提達摩了。

 祖 師易名之後,又向尊者說:『我既已得法,應當去哪一國作佛事,願垂開示。』尊者說:『汝雖得法,還不可遠遊,而且最好待在南天竺,等我滅後六十七載,前往 震旦(支那的譯音),設大法藥,直接上根,千萬不移速行。』祖師又說:『那有大士堪為法器否?千載之下,有留難的否?』尊者說:『汝所化的地方,獲菩提的 不可勝數,我滅後六十七年, 其國正有難,水中文布,自可善為降之,汝到時,不要去南方,那裡好為功業,不見佛理,縱然到那裡,也不可久留。』聽我偈說:『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悽悽暗 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演八偈,都是預為佛教隆替的暗示,祖師恭稟教義,服侍左右達四十年之久;等到尊者演化後,祖師便於粱朝武帝普 通元年(或說武帝中大通元年),泛海到了廣州,武帝立即派遣使者迎接他到建業(在今南京市南);可是話不投契,便渡江去到魏朝,在嵩山少林寺那個地方停留 下來,闡揚佛法,為達摩禪宗佛法東土的初祖,又稱祖師為中嶽嵩山少林寺的始祖;隨即面壁達九年之久,後來傳法和袈裟給慧可大師(二十九祖,姓姬名光,武牢 人),便端居入寂了,時在後魏孝明市太和十九年十月五日,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定林寺。祖師圓寂之後三年,魏朝宋雲奉使西域,道經蔥嶺,遇見祖師手 攜隻履,翩翩獨行,雲問祖師何往?祖師說去西天,並對雲說: 『汝主已厭世。』,雲聽說之後,茫茫然道別東去,等到回國覆命,明帝已經遐升,雲奏聞,孝莊帝令人啟開祖師的墓穴,空棺裡祇有革履一隻,朝野都為之驚嘆, 詔命把遺履供奉在少林寺;唐朝開元年間,又被竊取到五臺華巖寺供奉。梁武帝曾撰寫墓誌,刻碑豎立於鍾山,唐太宗並賜謚號曰『圓覺大師』。
 釋皎然『達摩大師法門義讚』,讚揚『達摩大師』的道行說:『我師西來,傳于真訣,大輪當路,小乘亡轍;冥冥世人,初見日月,權跡有歸,光雲不滅。』

(錄至妙廟妙 旅遊網)

太上老君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各宗派共同的祖師,因此都奉祂為太上道祖或李老君。
 根 據道書的記載,老子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之始,曾經在天地未闢之前,說經開示,從此才有天地。之後又因緣化身,下降人間多次,形成日月星 辰,五嶽四瀆;殷商時期,老子再度降凡,生於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當時其母手攀李樹,老子就由母親左手腋下降生,因此就以李為姓,單名耳。
 道教尊老子為道家始祖,得元始天尊秘道而羽化。漢朝五斗米道始祖張道陵天師,居鶴鳴山煉丹修道,自稱係由老君傳授其秘籙,乃奉老君為「開道之祖」,成為道教教主。
 《抱朴子》描述老子,身長九尺,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以神龜為床,五色雲為衣,威風凜凜。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號為老子,楚國苦縣瀨鄉曲仁里人。周文王為西伯時,召為守藏史,周武王時遷為柱下史,昭王時去官歸隱,駕青牛過函谷關。
 老 子不僅學問淵博,其見識更是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敬王十七年,孔子還專程拜訪祂,同祂請教有關為人處世與做學問的道理。老子回答孔子:「你 所講的古聖人,如今他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朽了,只存著幾句空話,研究他的話有什麼用處?並且凡是君子,得到時機,就做一番事業,得不到時機,就自己隱退, 何必勉強自己忙碌地奔走呢?我還聽說,會做生意的大商家,深藏不露,好像什麼都不會一樣。君子滿懷德行,他的外貌卻和愚蠢人一般。你必須除去你的驕氣與慾 念,這些都是無益於你的。我所教你的,只有這一點點。」孔子受了這番教訓,覺得老子所講的道很高深,回去對弟子們說:「鳥類,我知道牠善於飛;魚類,我知 道牠善於遊;獸類,我知道牠善於行走。但是這些都可以用漁獵的方法,被人類所捕獲。可是,龍,我就不知道牠是怎樣能乘風雲而上天。今天我見到了老子,正好 像見到了龍一般。」
 函谷關的關令尹喜,精通天文星宿的學問,常服食日月精華,隱居關中,修道行仁。周康王時被任命為大夫,有一天,他觀星望斗, 望見天空有紫氣,從東向西而來,知道必有大聖人將出函谷關,於是請求調任函谷關令,留心守候,沒有好久,果然見到老子騎著青牛,緩緩的向函谷關來。尹喜非 常高興,便請老子在函谷關停留幾天,同老子請教 「道」的學問,並求著書傳教。於是老子著作了一部《道德經》共有五千多字,是道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道德經》寫好後,又傳給尹喜內外修煉之法,接著老子 出關西行,到了極西的流沙地方,便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不知所終。因為老子是太清道德天尊第十八次化身降凡,所以又稱為「降生天尊」。
 太上老君,這 位在道教中,有崇高地位的神,祂的生死一直成謎,或說祂稟有五行精義,能隨陰陽之變,生死循替。有說李老君體於自然,生乎大始之先,起乎無因,而能經歷天 地之始終。不管怎麼說,在我國歷代中,祂不停的顯其神靈,並授各種經典,如于吉《太平真經》、《一百八十大戒》,天師張道陵《三洞經籙》、《上清靈寶大洞 真經》,天師寇謙之《新科符籙》等等。
 (沈武義-眾神聖傳續編)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神佛介紹

  1:太上老君           2:玄天上帝           3:觀世音菩薩 

  4:達摩祖師           5:文昌帝君           6:太歲星君

  7:濟公                  8:釋迦牟尼佛祖    9:文殊菩薩

10: 普賢菩薩         11:武財神             12:城隍爺

13:地藏王             14:三山國王          15:司命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