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財神比干乃殷商末代丞相,商纣王之皇叔。比干出生于公元前一0九二年夏曆四月初四,卒于公元前一0二九年冬十月廿六日,享年六十三歲。
比干,是商帝太子丁的兒子,與商紂王之父大乙為兄弟﹝紂王當稱他為叔父﹞。紂王當政,比干與箕子、微子同在朝中供職。紂王嗜殺成性,荒 淫無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等人相繼勸他改過自新,他卻概不聽從,結果微子辭官而去,箕子也假裝發瘋罷官﹐惟有比干一人留了下來。他認為,人主有過失不去 勸他糾正,不是忠的表現﹔因為怕死不敢說話,不是勇敢之舉。比干不顧生死強諫,經常勸諫被妲己迷惑的紂王。因此令妲己懷恨在心。妲己對紂王假說自己心絞痛 復發,需以七竅玲瓏的心作藥引才能治愈,而忠臣的心必定是七竅玲瓏,於是紂王便命人向比干剖腔取心。借口「我聽說聖人的心都有7個孔,不知道你是否如此。 」讓人把他的心挖了出來。噩耗傳到比干家中,懷有身孕的夫人陳氏知道紂王一定會來追殺,便連夜出逃,在牧野﹝今河南衛輝、淇縣一帶﹞郊外樹林的石室中隱藏 ,直到平安地將孩子生下。因為生的是男孩,便為他取名堅,字長恩。此後不久,紂王被周武王殺掉,商朝滅亡,比干夫人及遺腹子堅都作為商朝名臣之後得到了武 王的禮遇。武王認為堅生於樹林之中,特賜姓為林。林姓便由此發衍,後來,林堅的子孫發展成為林姓的最大支脈。
《封神榜》記載
比干是暴君紂王的叔父,也是商朝的丞相,為人忠耿正直,經常勸諫被妲己迷惑的紂王。因此令妲己懷恨在心。妲己對紂王假說自己心絞痛 復發,需以七竅玲瓏的心作藥引才能治愈,而忠臣的心必定是七竅玲瓏,於是紂王便命人向比干剖腔取心。姜子牙得知此計,遂以法術護住比干,讓比干無心卻仍能 生存,並囑比干被取心後要盡快離開殷商。比干把心挖出,逃開時遇到一個賣空心菜的老嫗,在市集叫賣空心菜。比干路過時聽見,趨前一問何為空心菜,老嫗曰: 「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無心如何?」老嫗答:「菜無心可吃,人無心當死。」比干驚覺自己無心,遂倒地死去。文財神比干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許多位人物因為各自不凡的經歷而被奉為財神,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武財神趙公明和文財神比干。在民間雕塑和木版年 畫中,比干的神像為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五綹長鬚,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登元寶,面目嚴肅,臉龐清爍。比干忠君愛國,不畏剖腹挖心,也要直諫紂王過錯的偉大事蹟,幾千年來受到歷代中國人民的尊崇與傳頌。後人認為比干生前正直,死後無心,故不會心存偏袒成 見,辦事公道,實為管理分配財富的不二人選,於是便尊奉他為財神。另一方面,古時的讀書人大多以考取功名為人生目標,一旦在科舉中成功便名成利就,故奉比 干為「文財神」,祈求他庇佑自己能在科舉中突圍而 出,以達財祿雙收。
比干廟
殷太師比干廟位於中國河南省衛輝市頓房店鄉比干廟村。比干廟佔地44萬平方米,規模宏偉壯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財神信 仰的發源地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每年5月24日,世界林氏宗親會都要來此參加比干誕辰紀念活動。
河南省北部衛輝市的比干廟内,有我史上第一忠臣殷太師比干公的墓塚,比干為商紂王之叔,我林氏太始祖。商朝末年,因不滿紂王無道,被剖心残殺,葬於牧野(今衛輝市)。后孔子親率弟子臨墓憑弔,揮劍刻下“殷比干莫(古時莫、墓通用)”四字,立石於墓前。據專家考證,這是目前唯一發現的孔子真蹟。圖為歷經2000多年風雨的孔子劍書。
孔子題墓碑記文曰:社稷共存亡,忠臣以死諫,賢人既己空,商罪始盈貫,諸侯八百來,士卒乃不奮,前徒先倒戈,頃刻移商運,血灑殿庭前,魏繞孟津案,縱有周家封,英靈恐不順,傷哉題墓心,猶抱宗臣恨。
庚午歲秋九月乾隆御題
清朝乾隆庚午歲,序屬三秋,御駕率文武百官御祭殷比干墓,並親撰詞題碑以彰忠烈而垂永遠。題曰:天地之經,君臣之義,貴戚異姓,回歸一致,與社稷共,逝將焉避,孰丁其難,孰丁其易,嗟哉斯人,遭殷之季,罔為臣僕,先王獻自,披瀝以陳,甘於隕棄,五畝佳城,千秋弗墜,夫子適周,載經柏隧,早許三仁,詎惟四字。
節錄自西河林氏六屋大族譜(21頁),林保萱主編。林衡道監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