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新瓦屋


嘉慶十年象賢公與象明公興建忠孝堂公廳於芒頭埔,因較先坤公前建之六張犁公廳為後,族人稱謂之新瓦屋是也。公廳「忠孝堂」為聚落的核心,建築形式為典型的 伙房格局(三合院),是由正身(廳堂)及兩側橫屋(廂房)所組成,並漸次往兩側加建橫屋,是林家子孫的居住空間,隨著子孫的繁衍,聚落達到八橫的規模。忠 孝堂的建築類型屬「竹蒿屋型」,也就是正身簷廊與塌肚型相似,但中央部分牆面無內凹者,空間格局是「正身三開間」,就整體規模而言,其公廳與一般合院相 同,區分為正身兩旁之落鵝間及兩側橫屋。聚落中唯一有裝飾的建築物僅有忠孝堂正身及聚落入口之門樓,在屋脊上均有漂亮的燕尾脊,其屋脊剪黏裝飾以花草為屋 脊中間,屋脊中段部分使用柳條疏磚,形成半透空並具有防風功能。三合院所圍成的空間稱之為「天井」,最外圍為「禾埕」是族人晒穀的場地,禾埕東南側為聚落 入口之「西河世第」門樓,在屋後開鑿溝圳為「護城河」,四周遍植刺竹,圍上木柵,具有明確的環境界域,形成圓樓建築,整個新瓦屋聚落是一個封閉型的村莊, 先人從唐山聘請武師訓練自衛隊保護莊稼。公廳於西元1973年,民國六十二年改建,格局仍然完整,為一堂兩橫之合院建築。整體而言,新瓦屋這種以祠堂為中 心,所形成的核心式聚落,充分表現出客家人的家族觀念與居住的文化內涵,是極具代表性的聚落環境,現址在竹北客家民俗公園內。
(土地區域征收重劃後本忠孝堂為縣有地,現不屬於我林家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